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了完顏阿骨打的說法,趙良嗣想了想後道:“大金起於荒蠻之地,說起來也實屬不易,我朝也甚是理解,願與大金結為友好。既是如此,不如就仿照我朝與契丹舊約,將輸與契丹的五十萬匹歲幣,全部轉輸與大金。大皇帝,這是我朝的底線,斷不容再商議了。”
完顏阿骨打聞言,思量了一番,點頭同意。
談妥了歲幣,趙良嗣心情略微放鬆,開始說燕雲的事了。
趙良嗣道:“大皇帝,燕京一帶,乃舊漢地漢州,西京及雲中一帶,也一併是也,宋金聯盟之後,當將西京並雲中之地,一併歸宋。”
完顏阿骨打道:“西京及雲中之地,遠離大金,我本不要,只是為了捉拿阿古,我國兵馬自然要攻入西京及雲中;若將來拿了阿古,便將西京並雲中一併交與南朝。”
完顏阿骨打回答的非常輕鬆,令在旁的完顏吳乞買、完顏粘翰、完顏宗翰、完顏謀良虎、完顏翰本等人心裡吃了一驚,暗自著急。
趙良嗣聞言大喜,他沒想到完顏阿骨打答應的這麼暢快。為了再為宋朝爭取一些地方,趙良嗣遂又說道:“大皇帝,平、營、灤之地也屬燕京,將來自然也當交與我朝。”
幽燕十六州是後唐時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而平州、營州、灤州三州,乃是五代時劉仁恭割讓給遼國的,與幽燕十六州並非是一碼事。因此,當趙良嗣提出平營灤三州一併交還北宋時,完顏阿骨打尚未表態,旁邊的高慶裔急了,直接將趙良嗣給頂了回去。
高慶裔道:“今日所議者燕地也,平營灤別是一路,不可混而談之。”
趙良嗣聞言暗怒,心道,你算個甚?你把你的翻譯當好就行了,你把個逼嘴伸得長得很?!輪得著你表態嗎?!再說了,你咋說也是個漢人嘛,咋就不知道為中原王朝謀點福利!
然而,對高慶裔,趙良嗣也沒辦法,誰讓人家現在是金國的高階謀臣?!故此,趙良嗣只能忍了氣,接著談後面的事情。
隨後,雙方又談了一些細節性的問題。
待該談的都談到後,完顏阿骨打道:“大致條件已約定,我國將於十一月間攻打契丹西京,上使回朝後,便教起兵相應,不得有誤。”
趙良嗣道:“這是自然。只是,兩國結盟,當有書面約定方好。”
完顏阿骨打也道:“正是!就將兩國商議條款形成書面事目。”
於是,由高慶裔執筆,草就了海上之盟的文字:
一、宋金南北出兵夾攻契丹。金國自平州松林趨古北口,宋國兵自雄州趨白溝夾擊。北兵不得過鬆亭、古北榆關之南;南兵也不得過鬆亭、古北榆關之北。金取遼之西京,宋取遼之南京。幽燕願為中國漢地,應歸南朝。西京待擒獲遼天柞帝耶律延禧後,歸還南朝。平營灤別是一路,其地界以古北松亭及平州東榆關為界。要約之後,雙方均不許單方面與遼講和。
二、宋國將輸與遼國的歲幣轉輸金國,數量為絲綢二十萬匹,銀幣三十萬兩。宋國給與金國一定數量的糧餉軍費補貼。事定之後,當於榆關之東置榷場。
三、宋金聯合攻遼後,幽燕十六州交給宋國。
四、雙方均不許招降納叛。
五、雙方共同遵守盟約,若不如約,已許之約全部作廢。
盟約草就後,完顏阿骨打讓高慶裔將草稿遞於趙良嗣,由趙良嗣稽核,看是否有分歧之處。
趙良嗣看了一遍,對其中特別強調‘平營灤別是一路,其地界以古北松亭及平州東榆關為界’一句有分歧。此乃高慶裔特意加上去的。趙良嗣原本想再就此三地理論一番,但考慮到要儘快與金締結盟約的緣故,故此再未提起。
完顏阿骨打看著趙良嗣,問道:“上使閱畢,可有分歧之處?”
趙良嗣沉吟片刻,欲言又止,隨後搖搖頭說道:“基本上沒有分歧之處。”
完顏阿骨打聞言道:“那就好。基本上沒分歧就等於基本上達成共識了,有不盡之處,將來雙方再議。現由高慶裔撰抄兩份,分別為女真及漢字,高慶裔代表我國,上使代表南朝,簽名生效。”
趙良嗣恐高慶裔代表金國簽字效力不大,故此說道:“兩國聯盟,當由兩國皇帝簽字生效。因我國皇帝遠在汴京,故此由作為特使的本人代為簽字;大皇帝即在眼前,當親手簽字為是。”
完顏阿骨打聞言道:“此要約,乃是以漢字寫成,我又不識得漢字,如何簽字?”
趙良嗣道:“大皇帝只管籤女真名即可。”
完顏阿骨打遂道:“好吧,我籤。”
隨即,完顏阿骨打接過高慶裔遞過來的要約,在上面畫上了自己的名字。
趙良嗣也在要約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海上之盟自此正式簽約。
簽約畢,趙良嗣等人返回休息的大帳。
第二日,趙良嗣便急著要回朝,遂向完顏阿骨打告辭。
完顏阿骨打遂派二百名騎兵,護送趙良嗣返程回國。
趙良嗣和隨從人員,在女真二百餘騎的護送下,望南疾馳,剛走到鐵州,後面塵土飛揚,追上一支馬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