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俗事 動盪初開篇之五(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夷侯平定西域後四月,季節已步入深秋時分,秋風起,葉漸黃,葉隨風落,馬踏葉過,“武夷”大旗隨秋風飛揚,關中城前兵臨城下,號令一揮破門奪城。
關中城位於東西方交界處,戰事起因在有軍閥隊伍冒充平民入城,夜裡伺機造反占城為巢,然而興風作浪不到五日便遭武夷軍突襲,面對早已聲名在外、戰場上讓人聞風喪膽的軍隊,亂賊團伙識趣地早早棄城逃亡,武夷軍不費吹灰之力便趕走這群窮兇極惡之徒。
本非什麼重大事情,然而讓人迷惑不解的是,在兩天後奉原將軍也帶著五千兵馬抵達關中城前來剿賊,發現此城早一步被武夷軍所佔據,這下子可就矛盾四起了。
奉原策馬至城門下高喊道:“給本將開門放行!”
城牆上衛兵長回應道:“武夷侯大人有令,沒大人口令任何人不得進城。”
奉原:“放他的屁!本將奉朝廷之命前來討賊,憑什麼被拒於門外?!”
衛兵長:“那這位大人可回去了,如今賊寇已被趕跑,有我們武夷軍在無需大人您操心此事。”
奉原氣得咬牙切齒,掏弓拉弦瞄準衛兵長射出一箭,嚇得衛兵長慌忙蹲下箭從頂過,奉原大罵道:“武夷軍區區無名小卒敢用如此口氣與本將軍對話?叫你們武夷侯出來!”
“喂喂,是誰這麼大嚷大叫地要本侯親自來見他?哦豁,原來是奉大人大駕光臨,失敬失敬。”
楚鴻現身於城樓之上,奉原惱怒質問道:“武夷侯回答本將軍兩個問題!一,為何不放本將進城?二,為何不追擊賊寇?”
楚鴻不以為然道:“出入禁閉並非針對奉大人,據本侯瞭解關中城正是因為疏忽讓賊團混入其中才讓他們有機可乘,至於剿賊問題本侯認為既然敵賊已棄城離去便不成威脅,當務之急應安撫城中百姓重整治安。”
奉原質疑道:“此乃關中城太守職責與你何干?況且關中城乃地處東域,陷落之事本與你武夷侯無關,擅自出兵佔據關中城是為何意?!”
楚鴻亮出葵園賜予的御用令牌笑道:“就憑陛下賜予本侯的這枚軍令,關中城在滅賊之前皆由本侯接管,等準備萬全後自會出兵討賊。”
奉原不屑道:“武夷侯別以為你能仗著陛下的軍令為所欲為,你對關中城的掌控僅限窩賊作亂時期,小小賊寇看本將軍如何迅速將其剿滅,屆時武夷軍還不滾出關中城休怪我稟告朝廷示你為叛亂之舉!”
楚鴻:“奉大人何須動怒,若你能替關中城百姓除滅賊亂,武夷軍必然撤出關中城,絕不多佔一時半刻,順帶給奉大人一個情報,那些賊寇駐紮在六里外的牛背山上,還沒有完全放棄關中城。”
奉原調轉馬頭帶兵離去,臨走前丟下一句“記住你說過的話”便頭也不回往深山方向前進。
在楚鴻後方一直未有露面的韓福低聲道:“此舉真的妥當?雖說與他方勢力對峙是早晚面臨之事,但如此之早、以此種形式還是料想不及。”
楚鴻笑道:“怎麼了阿福?是對武夷軍主動出擊的舉動心存憂慮?畢竟今回可並非高舉朝廷大旗征討叛賊。”
韓福:“我知道的大人,只是這樣子做恐怕有違對我們有知遇之恩的丹韭陛下的信任。”
楚鴻:“雖然會傷到陛下的心,但若武夷軍一直無動於衷等同於坐以待斃,要知道那些出身權貴的達官貴人可從未把我等放在眼下,封賞當日本侯親眼所見,文武百官聽從的可並非陛下之令而是那羅宰相,正如狐媚姑娘所言武夷軍必須趁對這些人尚有利用價值之時擴大勢力,等武夷軍已壯大至無法動搖時才不會輕易被他方勢力推倒,如此才有平起平坐的談判權力。”
韓福點頭道:“明白,為了武夷軍,也是為了陛下,成為支撐陛下背後最大的支柱。”
奉原帶兵已抵達牛背山腳,粗略觀察一番猜測賊軍團夥人數不足三千,嘗試採取人數壓制強攻手段直接上山,卻被敵人早已備好的滾石與陷阱所擊退,奉原退後在山下紮營改用封鎖策略,只要把敵人圍困于山上他們便無路可逃,時日長久得不到補給待到敵方糧草耗盡自然勝利舉手可得。
然而讓奉原意料不到之事,就在第三天夜晚突然出現數名黑衣蒙面者騎著快馬突襲營地,以火矢燒燬其糧倉後迅速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