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改朝換代 第一百八十四章 孔林密穴(第1/2頁)
章節報錯
曲阜,孔府。
十月末,北方清晨的天氣已經較為寒冷,孔林外的草木叢上凝結著一層薄薄的霜花,看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滕倪與朱欽靈二人一大早就在孔聞韶和孔聞禮的帶領下,乘轎子來到位於曲阜城北三里處的孔林。
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秦漢時期,雖將墳高築,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後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才越來越大。
東漢永壽三年(公元157年,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一間,在東南又造齋宿一間,招若干戶專人供孔墓灑掃,當時的孔林“地不過一頃”。
南北朝高齊時,孔林植樹600株。
宋代宣和年間,在孔子墓前修造石儀。
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修建孔林圍牆,立碑、作周垣、構築孔林大門。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將孔林擴為3000畝的規模。
到了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孔林佔地近3000多畝,共計墳冢7萬多座(現今已達10餘萬座),還有神道與城門相連,滕倪與朱欽靈等人正是乘著轎子經神道徑直來到孔林大門前。
看著眼前城樓般的大門,朱欽靈在心中暗歎氣派,這孔林看起來比之孔府更加莊嚴,一檁一瓦都透著歲月古樸的氣息。
穿過大門後,二人在孔聞韶兄弟的帶領下七拐八走,終於來到一處四柱三間三樓式木製牌坊,只見此坊綠琉璃瓦廡殿頂,前後簷下皆用雕刻精製的斗拱,彩畫精細,十分精美,正上方的藍底明間花板上雕著金色的“至聖林”三個威嚴大字。
孔聞韶此時對朱欽靈和滕倪道:“九葉青蓮就在至聖林內。”說罷,四人便經過牌坊魚貫而入。
孔子去世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
林內現有樹木近十萬餘株,其中五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多達數千株,孔林還有各種奇花異草百餘種,可以說是一座天然植物園,與孔府、孔廟統稱“三孔” 。
滕倪走在這座如同西南深山原始森林的孔林內,頓時覺得十分愜意,相比人煙稠密的城市,滕倪還是更喜歡呆在人跡罕至的叢林內,這種壞境也更加利於自己修煉《九幽空冥訣》。
四人來到一片由丈餘粗的參天大樹組成的樹牆前,只見孔聞韶上前在大樹上按了一下,這株大樹居然從中間裂開一處僅能透過一人鑽過的裂縫,裂縫後是一處掩映在藤蔓之中的黝黑石窟。
孔聞韶率先鑽入石窟,滕倪隨後而入,跟在最後面的孔聞禮進來後又在大樹上按了一下,那道裂縫就自動癒合,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異樣。
饒是連滕倪這樣來自西南原始叢林的人都從未見過世間還有如此奇樹,只能在心中暗暗驚異孔家的底蘊。
孔聞韶解釋說孔林內的這些古樹極其討厭煙火,因此在此處禁止點燃火把,四人只好在石窟中摸黑前行。
朱欽靈感到這處石窟好似一道緩坡,眾人正朝著地下深處走去,走了大約一刻鐘後,轉過了幾道彎,眼前忽然顯現一陣青色的幽光,這才發覺已然置身於一處巨大的地下洞穴內。
滕倪見這處洞穴四周石壁好似玉質,反射著猶如置身星河般的熒光,而那些青幽的光源乃是來自一種纏繞在洞穴四周,類似地錦(即爬牆虎)似的植物開出的淡青色小花發出。
朱欽靈見到眼前美景,心底忍不住暗暗驚歎,但接著目光就被洞穴中央的一處水潭吸引。
水潭呈圓形,半徑僅丈餘,潭內水很淺,透過幽光能直視潭底,青幽色的水波上漂浮著一片片蒲扇大小的蓮葉,在蓮葉中央,一朵拳頭大小的翠綠蓮花正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