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南唐與夏朝分劃國界以來,夏朝邊塞的霞州,世人皆知,拜將駐軍於此的,乃是徵東大將楚籍,這個有著“兵家至勇”之稱的夏朝邊陲大將,手底下將領無雙,親率的數萬重甲軍騎,於戰場邊疆和那位南唐藩王勾心鬥角,相互算計。

對頭的那位所謂的大梁藩王,雖不是親王,卻有著“小兵仙”之稱,行軍佈陣以巧著稱,以智勝敵,雖不知是否比得上甲子之前那大唐第一大將,同時也是刀聖的竺兀,但仙聖相爭,畢竟不在一個朝代,而這個所謂的徵東將軍,可以靠勇戰力敵,也是極為不凡。

這片常年爭戰的土地上,也有著一處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即便是兩朝的烽火狼煙,也不會就此瀰漫至此處。

世外桃源並不是什麼名義上的遐想,但也可以說是百姓心生嚮往的仙家福地,可以說,崑崙自古就有著與世外蓬萊相浮沉的仙家道統,但究竟哪一家更勝一籌,世人卻又不得而知……

崑崙修道,乃是孤派道系,與武當所修的濟世救民,龍虎所修的親道避塵都大不相同,所以,武當有在塵世,是三歲小孩都識得的符劍道人,龍虎山則更趨於世人眼中的仙人。

而著有“仙門聖地”之稱的崑崙山,自三清分身授道繼傳,也成了那仙門道統之一。

雖立道開派的年歲,不如武當久遠,卻也是緊在之後,不遜其餘道統。

崑崙派歷時七代,八代掌門聖女乃是東方瑤,一手赤蠕爭得天地之機,年紀尚且只有七八之時,便被哺以珍材靈藥,凡俗百年一遇的,在當時的東方瑤身邊,每個月都能遇到,以泡浴之法鍛骨渡氣,一身氣機與月爭輝。

可就是這麼個自小便被派內各大師門寵著的小姑娘,打小便不服自己的女兒身,女子須遵守的規矩,皆被其視為惡俗,因此染得一身男兒氣,相貌卻是國色天香,骨子裡少了一份本該有的嬌媚,卻是多了一份陽剛氣,便是其父東方鄆,也是撫須一笑,輕喃著:“孩子性子隨我,相貌隨她孃親,卻也是無甚辦法嘛。”

除去天下第四的東方瑤,崑崙門徒也有著千來人,於十二殿統掌著,與武當有許多不相似之處,在前山青竹林間,也是有著一處與真武湖幾分相像的景處,可惜不是湖泊,乃是一潭水池,喚作“瑤”。

對於名字,有一段人口相傳之說,說乃是三十六重天內的西王母,曾在未得道成仙,尚是凡胎之時,在此池洗濁沐浴淨身,沾上無處究得的仙家之氣,後有子弟追憶此事,取王母道號中的“瑤”字,取名“瑤池”,後世百傳。

王母娘娘西屏風,位東西之地的崑崙,也算是得天獨厚了,但在道教門庭之後,還有著龍虎武當,泰山天山等位列,在道法的旁門,還有可怕的魔道,逐鹿嵖岈等位列其中,自然在世俗眼中,有點“裡外不是人”的意味了。

瑤池位於青竹林間,地屬陰,共分源而出七十二條支流,山下的百姓種養的米粟,都是以此灌溉的,雖不知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真有門道,只覺澆灌後的米粟,產量以平時多了一截,米粒也是更加緊實爽口。

加上兩座次峰立於左右翼,將寒氣滲入,灼陽卻是不曾擋下,天上仙人可能不會覺得有多少驚豔之感,但對人間凡俗來說,卻是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功,誰看來都會若有所悟。

崑崙仙山之上,正值祖師大祭,無論山下虔誠香客,亦是派中弟子長老,皆是至大殿焚香而祭,閉目不睜,手棒檀香,嘴裡唸唸有詞。

從進香之景,香火之盛,便可以看出,近年崑崙的名頭是如何的大,哪怕梁王淮齊與楚籍在旁的龍爭虎鬥,也自傲有隔岸觀火的雄姿。

崑崙青竹林內,竹木皆是青翠如玉,百年常青,竹葉便是落下,也依舊如此,不合常理,伴著一旁池水撞巖的咚咚聲,脆如清鈴,令人不免一陣讚歎,與所謂世外仙境相差無幾。

池內翻湧嬉鬧之物,與真武湖內大不相同,前者乃是相惜相愛的鴛鴦,後者則是彩鱗踴躍的錦鯉,各有千秋,不負那“道家仙門”之稱。

池岸極右之處,蘭巖之上,立著一把看著約莫八斤的質樸長槍,槍桿長米半有餘,其上鐫刻著“萬嶽之第二,仙道之第一”的字樣,槍尖約莫一掌的長度,鋒而利,銳而尖,如同蛟龍探爪,寒芒灼目,加上槍柄懸著一束紅纓,彰顯了神兵利器之範。

槍名便是“赤蠕”,其主便是那位東方氏的女子,這種如虎添翼的搭配,倒也沒有辱沒了那武榜第四的名頭,一位女子為何能高居榜前,也就不奇怪了……

尋聲而聞,在槍旁近九尺之外,一名肌膚嬌嫩的女子,自上而下皆是仙霧繞繚,水中倒映出一身淨潔,青絲平浮於水面,沾帶水珠露華,一股溫氣從池內湧出,伴隨女子的一呼一吸,讓人不由得嚥了咽口水,卻不敢有絲毫的淫意。

少女自池中輕撫,玉手拍著水面,揚起一顆顆玉露,揮洗著芳香玉體,泛起一圈圈波水浪花的翻湧。

一名素袍女子近前,手中捧著一襲端紅輝煌的紅袍,輕聲道:“師姐,時辰到了。”

東方瑤輕回一聲,抬手翻出,侍女中的紅袍倒襲飛出,翻轉入手。

東方瑤將身子一旋,激起澎湃的水花,遮掩了凌於空中的曼妙身姿,長袍已著於身,才散去那繚繞的仙霧,顯露出了原本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