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狼狽為奸(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孤行指劍凌厲,正想著一招制敵。
誰料,徐念似乎早有防備,竟用摺扇將他突如其來的一招完全擋下。
又聽隱隱龍吟之聲響徹耳旁,孟彪單出一掌便將李孤行震了開去,旋即兩手抱拳賠了幾聲尷笑。
“李少俠,多有得罪。”
這一掌名頭甚響,乃是‘降龍十八掌’中的‘龍戰於野’,掌風霸道強悍、無與倫比。
李孤行‘一劍逍遙’威力不及,被打了一個趔趄。
連駱大狗都難免一驚,跟李孤行行走江湖這麼久,他可是頭一次見李孤行無法撼動對方半分,足可見這孟彪具有相當的實力。
在一旁的公孫春面色鐵青,那李孤行已經被他們點了穴道,卻不知用了什麼方法,將這穴道衝開。
更可氣的是那孟彪,哪壺不開提哪壺,便好似看破一般。
他幸災樂禍的對公孫春笑了笑,暗諷道:“公孫長老怎不將李少俠的穴道點上,咱丐幫對人以禮相待卻總還是要防備些的吧。”
這句話羞的丐幫汙衣派眾多弟子近乎抬不起頭,他汙衣派素來以能者自居,總說淨衣派那些都是些庸碌之輩,平日裡連正眼也不願瞧上半分,只覺自己要比淨衣派的人高上一頭。
卻怎知今日卻在自己極其自豪之事之上被打了臉面,不僅無一人攔住李孤行,更被他衝破了穴道,可謂丟人丟到了家。
公孫春面色不好,但畢竟是孟彪親自前來,按輩分還需稱呼一聲兄長,於是忍著老大的不願,走到孟彪身前向他拱手。
“孟長老,不知今夜吹得什麼風,將您給吹來了!”
孟彪回了一禮,用那對賊眼向著風韻猶存的未亡人死死盯了幾下,大飽眼福後才道:“這不是聽聞公孫長老將李少俠請來了,都是丐幫弟子,為丐幫盡份心力,咱們幫主不在,丐幫全由咱們兩人撐著,您說是也不是?”
公孫春極尷尬的笑著,訕訕道:“應該的,應該的......”
看這兩人微妙的關係,李孤行倒是計上心頭,徐念既在孟彪身後,去那客棧的丐幫弟子定然是孟彪的人,‘七蛇散’的解藥也在他手上無疑,要救蕭涵的話找尋孟彪最為合適。
不過,駱大狗當初一把大火燒了福威鏢局一半,早就跟徐念結了樑子。蕭涵也殺了孟彪的侄子孟三,結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怨。現今他們兩人聯手,李孤行就算再傻也不會向孟彪求解藥。
不過,想是這般想,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那公孫春又不是個廢物,丐幫沒有繼任幫主,誰能拿到自己這個籌碼,得下一任幫主的位子定然不費吹灰之力,久聞公孫春被孟彪壓的喘不過氣,他又怎肯放棄一個爬在孟彪頭頂吆五喝六的機會?
為了刺激刺激公孫春,李孤行翹起二郎腿,手臂環住駱大狗往自己胸前一靠,朝孟彪丟了個眼神。
“久聞孟長老大名,素有丐幫孟嘗的稱號。兄弟我今日落難了,孟長老幫幫兄弟?”
他一口一個兄弟叫著,孟彪心裡氣得不行。
身後一個善拍馬屁的丐幫弟子早就心領神會,閃身而出,替孟彪吠叫了起來。
“李少俠,按年紀來說孟長老可是你爺爺輩的,丐幫多少徒孫比你年紀都大,李少俠可得注意下禮節。”
李孤行嗤笑一聲,兩指透出劍氣,指過之處,瓷碗立斷,切面乾淨整潔,便是有削鐵如泥的寶劍在手也未必能斬出這樣漂亮的切口。
“家父李四顧原是北武林王,與南武林王慕容龍德齊名,你丐幫尚在南武林王麾下,這般說丐幫幫主還要比家父矮上一輩。我人在丐幫,也得低低頭,就吃個虧,跟你們丐幫幫主平輩吧。孟長老終歸是執法長老,江湖之中論輩分不論年紀,真要細說說,我叫他一聲兄弟,乃是謙虛了。”
雖然李孤行在鬥嘴的時候總是吃癟,可也要看是在誰的手上吃癟。那趙無錢一口鐵齒銅牙,以一人之力舌戰崑崙山上眾多師兄弟而不落下風,李孤行總與他鬥嘴口才又會差到哪裡去?
且李孤行這一番強詞奪理說的又有些門道,直將丐幫諸人說的一愣一愣,連孟彪都快彎下腰來給李孤行行禮叫一聲兄弟了。
但那孟彪可不傻,微微警覺了起來,李孤行倒是跟他在江湖之中所遇之人不同,似乎不吃耍威風這一套。
豈不知李孤行乃是錦衣衛的小旗官,什麼達官顯貴沒見過,什麼氣派場面沒經歷過,孟彪那一套偏偏江湖下三流還可以,遇到李孤行還嫌不夠格。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孟彪需要顧忌自己丐幫長老的身份,李孤行也不用顧忌什麼,說起話來不留餘地,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一時之間自得其樂的可以。
孟彪道:“兄弟說的哪裡話,手下人不懂事,還望不怪。”
他口中倒是客氣,手卻一直負在背後,一副一派長老的模樣,語氣更是生硬的很,根本沒有將李孤行放在眼裡。
李孤行瞧了瞧公孫春,問道:“公孫長老,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既然孟長老來此,定是要將我帶走好生款待。左右都是你們丐幫的人,孟長老可比你闊氣的多,起碼......跟著他有肉吃。”
公孫春氣得不行,好懸就要罵娘,他一忍再忍,卻沒想到李孤行依舊是這般,把自己當個猴耍。
但那孟彪不失風度,他又如何甘落人後,極盡大度之能。
“李少俠要去孟長老處那便去吧,我汙衣派弟子固守本心,自然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李少俠也曾在錦衣衛當差,那貪圖富貴之輩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想來不用我公孫某人過多置喙吧。”
他這話說的好狠,就差指著孟彪的鼻子罵他是個為了貪慾不擇手段的人。
不過李孤行卻不這麼想,他反而覺得貪圖富貴的人雖然品質低劣了些,但也比丐幫汙衣派這些滿口仁義道德所謂君子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