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初現 林海爭雄 第十一章 訪菌(第1/2頁)
章節報錯
雨水漸止,馮仕炎將幾個已經蓄滿了雨水的竹筒,重新拿回了洞中。
為了防止由於底部不平導致竹筒傾倒的情況發生,他還細心的將洞內的一些碎石聚攏,密密的壘在幾個竹筒的周邊,將它們固定。
隨後又向火堆中多丟了幾塊柴火,以確保在自己離開的期間,這攤好不容易才維持住的篝火不至於熄滅。
所有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後,馮仕炎開始了他此次荒野生存的第一次覓食之旅。
……
“紅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闆闆……”
五音不全的歌聲飄散在林子裡,雀躍之情溢於言表。
在出發之前,馮仕炎再度明確了他此次出行的主要目標——那些在野外最容易被獲取的各類菌子。
提到菌子,不得不提的就是華國的雲省人——對於菌子,他們一向有著無盡的偏愛。
但是,他們的偏愛是有選擇的:那些人工養殖的菌菇,通常是沒法入他們法眼的。
雲省人愛吃的,只能是野外生長出來的菌菇,這類菌菇被他們統一的稱之為“菌子”。
由於獨特的地形和潮溼的氣候,很多在其他省份一座山上只能長几朵的野生菌,在雲省,卻能漫山遍野的生長,種類和數量也是極其的龐大。
所以雲省也被不少人稱之為“菌菇的王國”。
每每夏雨起,在雲省的崇山峻嶺裡,各種野生菌子就開始“噌噌噌”的冒頭,被人們採摘下來,成為雲省人桌上的美味佳餚。
“菌子”在雲南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任何的山珍海味無法與“菌子”相比。
如果說拼死吃河豚,是為了形容河豚的極致鮮美,那麼雲省人對於“菌子”的執念,也同樣可以用不要命來形容。
每年的菌菇季開始之後,為了品嚐那一口鮮,雲省人就慣例開始了各類花式中毒大賽。
儘管屆時雲省官方會瘋狂的發簡訊提醒,告知民眾注意安全,謹慎食用“菌子”,但這絲毫不能打擊雲省人對於“菌子”的熱情。
最誇張的是,曾經還有發生過一間醫院10張病床,其中8張是菌子中毒病人的盛況,這就足以看出雲省人對於“菌子”的狂熱了。
話說,馮仕炎當年在探訪各地,精研廚藝的時候,也曾有到訪過雲省,親身參與並體驗了整個採菌的過程以及後續烹飪的相關研習。
也算是運氣好,在那過程中,他未曾體驗過中毒的感覺,自然也無法感受到中毒之後世界的絢爛。
但在品嚐過“菌子”的鮮美之後,他才終於可以切實的感受到雲省人如此執迷於“菌子”的原因。
……
其實要想在叢林中找尋菌子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作為一種較為低等的植物,菌子的繁殖主要是依仗孢子的擴散,所以一般來說,只要是孢子能夠擴散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會有菌子的存在,叢林裡的各處,都將會是它們恣意生長的樂園。
但有經驗的人知道,那些潮溼溫暖且富有有機質的地方,是菌子最容易生長的地方。
比如枯木或者潮溼腐爛的葉叢當中,而接連的兩場雨,也為菌子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這個範圍就非常的寬泛了,林中什麼都缺,就不是不會缺潮溼腐爛的葉叢樹堆,所以馮仕炎放眼望去,隨處可見一個個小白帽子正在開始悄然的探出頭來。
在昨天在來時的路上,可未曾見到過這樣的景象。
只是,雖然一眼望去所能見到菌子的數量並不少。
但大多數都才剛剛冒頭,個頭有限:大的也才不過一個指節般大小,小的甚至還不如一個指甲蓋大,或許還要歷經一兩場雨的洗禮,它們才能徹底長成。
馮仕炎果斷選擇將這些個菌子忽略——即便是他這樣的資深的廚師,也有過採集菌子的經驗,但想要從這些初生的菌子中辨別出哪些有毒,終究還是勉強了些。
這個風險,他不敢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