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伍展開手帕螢幕,將七篇論文一一開啟。

801李強《時間的物理長度》,描述測量時間長度的方法,模擬試驗測量每秒的時間長度10的11次方丈。

802李宏偉《時間軌道測量》,描述如何準確的穿越到預定的時間,本論文基於《時間的物理長度》進行計算,增加了宇宙密度影響時間的長度。

李宏偉是李強的兒子,他是繼承了父親的學術理論,並繼續發展深化。

803梁穎慧《四維空間驗證》,作者提出了假設存在四維空間,那麼在三維世界一定存在著被四維空間影響的現像。反之,透過現像可以驗證四維空間存在。文中列舉了黑洞、蟲洞的異常現像,猜測這是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的通道。

804林紫霞《時間碎片與裂縫》,作者假設時間可以被幹涉,那麼時間就會被中斷出現時間空白,即時間裂縫;連續的干涉就會使時間碎片化。這是最接近《時間控制理論》的論文。

805劉國斌《光的能量轉化》,這是基於傳統理論的應用型論文,本論文描述如何實現光和能量的高效轉化。顯然是院長安排的科學家為基地設計能量吸收裝置。

806趙青雲《光中的生物體》,這是一位生物學家分析如何在純粹的光中生存,生物體不依靠其他營養,直接吸收光轉化成生物能量。

807韓廣濤《藍光通訊方法》,傳統的光通訊方法是生成含通訊資訊的光,向空中發射光實現通訊。本論文描述在連續的強光中載入藍光實現通訊。

可以看出來後面這三位都是院長安排的應用科學家。

小伍放下手帕螢幕,問小唐:“知道試驗進展情況嗎?”

小唐搖搖頭:“阿爾法一號應該有記錄。”

小伍:“阿爾法一號,下載80號樓七位科學家的最新工作進展情況。” “好的。”

過了十分鐘,報告發到了小伍的腦機。“您可以直接連線海豚座中心的基地阿爾法十九號,可以直接和基地科學家通訊。”

“謝謝一號。我先看看報告。”

小伍仔細的看了一遍報告,發現所有的研究都對自己的試驗有幫助。李強、李宏偉父子在計算時間秒能;張曉琳在驗證蟲洞存在的意義;何婉霞在測試時間停止;劉國斌不斷提高光能轉化的效率;趙青雲在嘗試人穿越蟲洞;韓廣濤在規劃四維和三維空間的通訊。

小伍本來以為只能自己一個人進行試驗,沒想到團隊這麼強大。而且前期做了這麼多研究,自己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尋找未來。

第一天上班,上午的工作時間就這樣充實的度過了。中午休息時間到了,小美走過來問小伍準備吃什麼?小伍想了下,發了一份營養餐譜給小美,那是媽媽給他設計的成年人菜譜。很快小美準備好了午飯,小伍感覺味道還不錯,就是量比以前的餐譜要大一些。作為綠星成年人,中午可以不吃飯,用一個午餐營養膠囊就可以補充營養。因為小伍從小體質偏弱,媽媽給他設計了一套單獨的營養餐譜,所以從小到大一直用媽媽的餐譜。

吃完午飯,小伍讓小美陪自己到花園散步。小美放著悠揚的音樂,跟著小伍溜達著。遠遠的看去,很像一對年輕的情侶閒逛。小美邊走邊向小伍介紹研究院日常活動安排。梧桐城的生活很健康,沒有午休時間,而是每天上午、下午都可以自行安排鍛鍊或休息兩個小時。四維研究院最流行武術運動,一方面可以強身健體,一方面在科學探險的時候可以防身。這是李院長接任以後強調的鍛鍊專案,要求所有的科學家都要學會一套武術。他還請了武術學院的兩位大師過來教授,透過十多年的持續組織活動,現在四維研究院所有的科學家都精通武術,整個四維研究院的武術綜合實力在梧桐城的同行業裡已經是頭名。

小伍來這裡上班除了工作也是喜歡這裡練武術的氛圍。儘管四維研究院很大,但武術館等生活配套位於四維研究院的中間位置,所以從80號樓到那裡並不遠。小伍跑步過去20多分鐘,權當熱身了。

武術館的建築很獨特,總共九層,底部佔地面積很小,越往高處年紀越大,完全是倒的錐形。1樓進去是休閒洗浴和醫療,9樓是大平層用於組織比賽活動,10樓頂露臺是種植著各種綠植的露天運動場,2至8樓按照功能分成多個訓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