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走失(第1/2頁)
章節報錯
黑豹摸著自己的鬍鬚坐在帥帳裡,想了很久還是畏懼那場屏山峽谷,到現在沒有熄滅的大火,點了點頭:“是的是的,我趕緊寫上一封奏章,你派人快馬送回京城,讓陛下定奪我們是否撤軍?”
一旁的副將點了點頭:“也好!如今雲將軍已經重傷,咱們沒了命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不等黑豹這一封奏章發出去,立刻就有哨兵突然來報說,高舉著朱雀旗的家軍出發前往面前來了。
這讓黑豹一張臉霎時變得雪白,咬住了牙,心裡又不免懼怕,又惱又恨,這殺不盡的許家軍。
“主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們大軍沒有過冬的糧草,怕在這吳國好下去,遲早要和其他大軍一樣,落得一個葬身火海的下場!”
這把黑豹精的直接站起身來,在營帳裡來回踱了好幾回,思考著究竟是戰還是逃?
可是一想到要站他面前燒到今日還沒有熄火熄滅的屏山峽谷的大夥,頓時讓人脊背發寒,副將也是心驚膽戰,從一旁小心翼翼地勸著黑豹。
“從祁縣到我們這裡也不過就是兩三個時辰,主帥,拿主意要快呀,要死戰就立刻召集將領佈置營地!要回國,咱就得立刻拔營啊!”
副將立刻抱著拳說道。
死戰?開什麼玩笑?黑豹閉了閉眼睛,想起許家先鋒最先衝入杞縣飛鷹營的那百人,簡直的以一敵百!
他們大軍出征的時候,陛下曾經交代過自己,他們這一次,隨著南國一起出兵,其實也就是為了給南國壯大聲勢,沒打算真的耗費自己的兵力,最多也就讓戰士們前來觀戰,好好的磨練一番。
如今,南國都敗的一塌糊塗,退回兩國分界線了,他們南國一個搖旗助威的,難道還留在這裡白捱打嗎?
很快,黑豹便下了決心說到:“也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命令大軍立刻拔營,快馬直奔姚關,務必在天亮之前抵達姚關!”
聲勢浩大的兩國聯軍分崩離析,尤其是南國軍在殺進了許家軍的子孫之後,列國家看好的南國軍誰知居然在吾國齊王帶著十萬大軍馳援邊疆之後,竟然讓兩國兵力號稱百萬雄獅潰敗而逃。
這也成功的讓列國的目光一下子集中了在了這位吳國齊王的身上,平山之戰雖然是吾國大勝之戰,可焚殺的俘虜導致平山峽谷已經激起了獵國對吾國的不滿,只覺得吾國這個棋王太過於殘暴,不是一個合格的仁善之人,紛紛流言四起。
這些年,表面上與吾國交好的他國皇帝紛飛向吾國皇帝修書一封,以朋友之名,十分婉轉地提出列國的擔憂,建議吾國皇帝懲罰齊王以安以安列國之心。
吾國皇帝讀完這封信,沉默了很久,讓人將其他人的信800里加急給齊王送了過去。
這封信到達齊王手裡之後,齊王看完便跌坐在椅子裡,急忙喚來三位謀士。
鄭重和老謀士與另外一位沉默不語的謀士也傳閱到了這封信。
“這下可真是完蛋了,焚殺歸降俘虜,本殿下這殘暴之名,怕是已經傳遍了獵國!”
齊王的臉色雪白,手指用力扣住座椅的扶手,對於之前把兵符交給何小尾,讓她隨意排程軍隊的事情追悔莫及。
這幾日自己坐在這平城之中,每每聽到前方的戰況傳過來,都不是請示,而是這何小尾的先斬後奏!
這兵符究竟是自己的還是他的?
就比如說焚殺俘虜伏,就比如,說調動平時成守住天門關祁縣,就比如說帶著軍隊和許家軍逼向邊界,這一樁樁一件件,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他現在很是不安,不知道這一次戴軍出征,到底是來當主帥的?還是來當一個擺設的!
“屏山峽谷焚殺歸降叛逆的是鎮國王的孫女,許真真,並不是齊王殿下!七王殿下可以根據事實向陛下寫一封奏摺,請求陛下下旨,把徐真真斬首,以撇清責任!”一旁的老謀士說道!
“不行!”一旁的鄭重對著齊王拱了拱手:“殿下,請您細想一想,焚燒降俘列國已經對殿下心存不滿,假若殿下再請讓陛下把許將軍斬首,列國肯定會覺得是齊王殿下您要推脫責任,便把所有的罪過全部推到了女子的身上!”
齊王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目光若有所思。
“還有啊,許將軍和大軍共寫共同浴血奮戰,殿下要是這樣做了,會寒了將士們的心,也會將殿下變得裡外不是人!請您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鄭重知道了這個老謀士對於齊王的重要性,孤兒說,進言的時候對他平時看不上的老謀士表現的十分敬重,只希望齊王能夠聽進去自己的建議,能保住許將軍一條命,那麼就算是折節也值了。
一旁的老謀士看了一眼,鄭重摸了摸自己的山羊鬍須,大概是覺得一向和自己不和又寧折不彎的鄭重,也學會了服軟,目光裡帶著幾分高高在上的輕視,慢條斯理的說道:“這鄭先生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在下有一計謀,齊王可以上表陛下為許將軍請功,講明白許將軍此次大戰的功績,而且發書文於天下,直言許將軍墳殺歸降俘虜,乃是因為我大軍十萬擔心南國俘虜反水,如此一來,各國皆知,我大吾在鎮國王之後,還有智謀無雙,用兵如神的白將軍鎮守,這樣第二,殿下也可以得一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美名,將來又何愁沒人追隨齊王殿下?”
鄭重跪在地上,一定要深沉的嘆到:“殿下,國之戰將,邦國利器,鐵血手段,才能震懾獵國!”
“家國皇子,邦國基石,必定要德行仁義,端方磊落,才能安邦定國,所以殿下不應該掙軍功,而應該爭品性!掙人心!”
一旁的老謀士閉了閉眼睛,仔細想了想,鄭重所言。
是啊,如今齊王已經是朝堂上最看重的王爺,又不是儲位,若是不能博得一個良善的名義,恐怕會遭到陛下的猜忌,得到了民心的齊王爺,才算是有了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