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嫂做主。”蘇德言笑呵呵的點頭。

陳瑜看著往來的人們:“德言還要受累,男賓這一塊你張羅著,二郎和三郎幫著打下手就行,這辦喜事十事九不周,大家都辛苦點兒,別把咱們家的面子掉地上。”

“成,二嫂放心。”蘇德言出門去張羅了。

這邊,芸娘帶著廚子回家幫忙,分出一半的廚子帶著足足的食材去了潘鳳閣那邊,結兩姓之好,蘇家好,潘家也不能差了才行。

良辰吉日還要吉時,要安床。

床上鋪好了龍鳳鴛鴦褥子,繡著雙喜字和並蒂蓮花的床單,上面是龍鳳鴛鴦被子,被子上撒上喜果,從抬床的人到鋪床的人,以至於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的好命人。

這安床之後,就等著新娘進門了,蘇六郎看著到處都是喜慶紅的房間,感覺像是踩著棉花團似的,喜滋滋的被人打趣兒也不惱,那高興勁兒是一點兒不作假。

九月十七這天,林君顏帶著女學裡挑選的十個姑娘到了潘家。

等大婚這天,蘇六郎帶著十個伴郎過來接親,潘家是十個伴娘一個新娘,兩邊都是單數,結親迴轉的時候是雙數,這叫去單回雙。等大婚結束後,十個伴娘離開回去潘家,也是去單回雙,這新郎新娘雙雙對對,討一個吉利。

這是按照潘鳳閣官階安排的,尋常百姓家不會這樣,有沒有伴娘和伴郎,根本不耽誤成親。

潘家卻是沒什麼親朋故交,所以這些伴娘尤為重要,讓潘家也顯得熱鬧很多。

潘鳳閣也不寒酸,挨家挨戶送了信兒,準備了豐盛的席面,來的街坊鄰居一律不收禮,捧個人場就可以的要求很低,再加上那飄香的飯菜,南山莊的人可沒有幾個能挺得住饞,不過來的。

熱鬧是真熱鬧,最熱鬧的莫過於南山莊的人看到院子裡擺著的嫁妝,這麼多的嫁妝,是農戶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的,這些人好奇之中還有一絲絲審視,大家都在猜潘鳳閣到底做了啥,發大財了!

也有人認定是蘇家給面子,畢竟當初大聘的時候,蘇家可抬了不少聘禮進門呢。

九月十九這一天要送嫁妝,陳瑜帶領著一大家子人和村子裡的人早早的等候,提前一天蘇德言就帶著村子裡的人用黃土墊了路,可謂隆重至極了。

陳瑜問身邊的鄭月娥:“人都過去了嗎?”

“昨兒就過去了,為了全了潘家的面子,我讓二郎去青牛縣僱了車和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娘放心吧。”鄭月娥笑著說,著一笑扯到了嘴角起的燎泡,疼得直斯哈,不好意思的用帕子掩住唇角,小聲和陳瑜說:“娘,你瞅瞅我這點兒出息,竟還起了燎泡應景兒呢。”

陳瑜拍了拍鄭月娥的手臂,輕聲:“辦喜事最操勞人,你忙裡忙外最累了,娘是享了你的福,回頭辦完了事兒,你好好歇幾天。”

鄭月娥笑眯眯的點頭:“行,我非睡個三天三夜不可!”

婆媳倆小聲說著話,前頭有人跑回來報信兒:“來啦!來啦!送嫁妝的隊伍好長啊!”

蘇德言帶著人往村口去,吹鼓手跟上,能看到潘家送嫁妝的隊伍了,蘇德言回頭對戲班子的班主說:“喜慶點兒,吹起來,回頭有賞!”

潘鳳閣騎馬走在最前面,聽到了那喜慶的嗩吶聲,嘴角翹起來就沒落下去,自己以前沒敢想過,有朝一日,我潘鳳閣能風光嫁妹子!

解釋:各地風俗不同,嗩吶是樂器之王,喜事有,喪事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