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料定最關心自己家田的人就是眼前的蘇德言,果不其然蘇德言一拍大腿:“對!二嫂這麼說我有譜了,這就叫了人過來商量。”

“那不妥。”陳瑜趕緊擺手:“三弟是村長,商量也不該在我家這邊商量,真要是有人拿定主意種了,再帶來我家也不遲。”

蘇德言笑著應承下來,得了陳瑜的話,還得了陳瑜給的面子,他這個村長當得硬氣點兒才行,不然背地裡有人嚼舌頭,都說蘇家莊當家人是蘇家二奶奶,這話他可不願意聽。

送走了蘇德言,陳瑜想到了周家,當初那些人過來問了長工和租地的事兒,只有周大寶說要當長工了,年頭到年尾結算工錢,但吃喝是月結。

聽著工錢不多,一年一個壯勞力才三兩銀子,可吃喝才是大頭,陳瑜看過賬目,壯勞力一個月能拿高粱米一斗,小米一斗和二斤豬肉,這些吃喝不說錢多少,周大寶家五個壯勞力,一個月能分到五斗高粱五斗小米和十斤肉!

一家子吃喝都夠用不說,婦道人家還打零工,種了七星椒,怎麼看這一年翻身的第一戶都是周家了。

當然,說的是尋常百姓家,蘇德言賺得多,那是蘇德言還有買賣在。

至於打短工的那些人,就只有給工錢的事兒,幹一天五十文,但不供吃喝,並且不可能天天都有活兒做,今年是開溝渠忙了一段日子,否則下種之後就得到秋收才能做幾天工。

眼看著到秋收了,這些事情陳瑜要問一問才行。

下半晌得了空閒,陳瑜讓耿如春和蘇城都過來,鄭月娥拿著賬目,四個人坐下來說起秋收的事兒,正說著話,外面下起雨來。

伴隨著雨聲,陳瑜低垂著眉眼聽耿如春說田裡的事,果然長工只有周家父子六人。

“他們做事可勤勉?”陳瑜問蘇城。

蘇城點頭:“好莊稼把式,起早貪黑也精心。”

“那到秋後結算的時候,多給三個月的吃糧是,再一人多給二兩銀子。”陳瑜對鄭月娥說。

“哎。”鄭月娥趕緊記下來。

蘇城在椅子上挪了挪,見陳瑜看過來才說:“二嫂,是不是有點兒多?大戶人家做工也沒有給這麼多的。”

“今年收成應該不錯。”陳瑜抬頭看著外面不小的雨:“只要不鬧水患就是豐收年,周家父子既然都是好莊稼把式,明年長工多起來,他們就可以帶著長工做活了。”

耿如春出聲:“娘,就怕他們看到咱們家玉米豐收了,再不把地租給咱們。”

“所以,周家日子過的富足,別人不眼紅嗎?租還是不租,那是他們的事兒,咱們家本身地也不少,不礙事。”陳瑜還有另外的打算,李斯忠高升後,真要能把玉米種植的事情抓起來,蘇家賣玉米種子都是好大一筆收入,起點高了,格局就大了嘛。

鄭月娥看了眼陳瑜,心裡話:我婆婆就是厲害!到啥時候都不可能讓別人拿捏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