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風水學(第1/3頁)
章節報錯
風水學是同地球物理學、地球磁場血、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血、建築學、氣象學、宇宙星體學和人體生命學等學科融合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
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於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中國古科技理論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由三部分組成,即氣、數和象。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它們是:能量、資訊和態勢或形式。
三者共存,不可分開,又界限分明。氣,是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能量。
數,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式或邏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資訊。
象,是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用現代科學概括為:象是能量依據資訊程式而存在的態勢。
宇宙萬事萬物有資訊就有能量,就有它們的存在態勢;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資訊和態勢,有態勢也必有資訊作指令,能量作基礎。
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正是氣、數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實在的,具體的。
資訊
“數”指導能量
“氣”按一定態勢
“象”存在,能量
“氣”依照
“數”的指令,構成一定的存在態勢
“象”,存在態勢
“象”受資訊
“數”指揮,以能量
“氣”為基礎。數、氣、象即資訊、能量、態勢,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個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
“本體”,亦是功能。《周易繫辭》稱:“神無方而易無體”。神無方的
“方”古文亦稱
“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亦無所不在。易經和佛經所說的精、氣、神。
孔子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遊魂就是神,就是構象。精,中國古代先聖又稱玄、道、元、一、水;稱精,是因為人體資訊來源於父精母卵。
稱玄,是因為資訊難以觀測,(懷玄、玄具難測,太玄無形容;稱道,是因為資訊決定宇宙萬事萬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稱元,是因為資訊在有形質宇宙之始;稱一,是因為一為自然數之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抱一、守一、歸一、真一、太一;稱水,是因為地球生物發源於水。
中國古科技理論中所說:“理”是研究數、氣、象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
理是人所確認的能量存在形式,簡稱構象,或稱能場。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
其研究方法有兩種:一是西方科學賴以發展的演繹推理法;一是中國及東方科技來源於類比歸納法。
演繹推理法適用於有限數理範圍,類比歸納法適用於無限數理範圍。人透過象認識氣和數,而象有
“無”和
“有”的分別。人的感官或藉助儀器能感知的客觀存在為有;反之則為無。
而不能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為常,或恆;這就是《易經》所說:“意不盡道,言不盡意,書不盡言。”可以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稱為特化。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體的道、名、氣、數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國先聖認為:物質是能量(氣的一種較為穩固的特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