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實地考察,尋醫問藥(第1/3頁)
章節報錯
“可惡,又讓夏玄弄哭了,要不要這麼狠,剛剛眼淚還沒擦乾。”
“我懷疑主播是來專門騙我眼淚的,我有證據。”
“看到這一幕,我想我爸了。”
“+1,我也是。”
“加油,李時珍,這一期也太催淚了,從開始就哭,到現在沒有停過,我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
直播間裡,不少人已經情緒崩潰了一次又一次。
從少年李時珍,不忘初心,想要做一名醫者開始。
到長大了,三次落榜,他仍然沒有忘記初心,想要救死扶傷,做一名醫者。
而他做醫者純粹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受到病痛的煎熬。
那還是因為他自己從小體弱多病,深有體會而來。
向父親請求,一次不行,再一次。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
換做很多人,或許都放棄了,可是李時珍,他卻沒有。
李時珍自父親辭世後,便一心投入了《本草綱目》的著寫之中。
而此刻的夏玄,也和觀眾們一樣,眼角的眼淚一直就沒有停過。
轉眼,畫面便跳轉至李時珍一心重修本草之時。
只見他坐在書桌前,埋頭寫著,旁邊堆著厚厚的醫學典籍,以及各類藥材典籍,還有那無數代傳下來的本草書。
一邊看,一遍摘錄,分類,擬綱。
《本草綱目》承前啟後,集華夏藥物學之大成。
李時珍已書採八百於家,翻遍了歷代所有的本草書。
可是他仍然不滿足於現狀,他想要摘取更多重要的資訊。
為本草綱目寫下更多,更實用的東西。
他恨不得把所有的藥草,植物等等全都歸納進去。
所以,李時珍便打算走出家門,踏遍祖國山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為本草著寫出更多的東西。
南省,湖省,江省,南河省,北湖省,川省等等各大名山大川,所有擁有的藥草,藥材,植物,全都被李時珍一一記錄在冊。
“苦蕎與蕎麥應分開記之!”
“苦蕎出南方,春社前後種植。”
李時珍是第一個將苦蕎與蕎麥分列條目的人。
李時珍也是第一個將【玉米】記錄在本草之內的人。
“玉蜀黍,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