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話表魚瑾駐守無錫城,人報來整前來助戰,大喜,就請入內,暢飲一日。元帥次日升帳,喚過獨孤盛問道:“獨孤將軍,那棲梧山可有別路可通麼?”獨孤盛道:“後山有條小路,可以上去。只是隔著一溪澗水,雖不甚深,路狹難走。”元帥道:“既有此路,吾計成矣!”遂命獨孤盛、堯君素、盧楚、南宮溫灝、史思文帶領步兵三千人,每人整備布袋一口,裝實沙土,身邊暗帶火藥。到二更時分,將沙袋填入山溪,暗渡過去。取棲梧山後殺入寨中,放火為號。六將領令而去。又暗寫一柬貼,命來整上帳,吩咐照柬行事,來整領命去了。又請楊政道上帳,亦付柬帖,命依計而行。二將亦領令而去。正是:

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裡捉金烏。

這魚元帥分撥已定,忽報李世民在關前討戰。魚元帥就帶領兵將,放炮出營。兩軍相對,射住陣腳。魚爺出馬,叫聲:“李老將軍,今日好見個高低了。”李世民說道:“本帥如何老了?”魚瑾道:“你與本帥交戰,敗多勝少,且我部折損兵馬不多,你如今只有六十萬,有何好處?”張志彪大怒道:“大刀闊斧奇男子,今日與你戰個你死我活,才得住手。”魚瑾問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才好。”張志彪道:“小爺是張志彪!”魚瑾道:“你就是逼死盧隆義將軍的張志彪。也是機緣巧合,本帥若添一個小卒幫助,也不算好漢,你放馬來罷!”張志彪拍馬出陣,提錘就打,魚瑾舉斧招架。張志彪這一柄錘,是盤頭護頂,攔馬遮人,一派銀光皎潔。魚元帥那一把斧,右挑左撥,劈面分心,渾如蛟舞龍飛。兩個直殺到天色將晚,並不見個輸贏。魚瑾把斧架住了張志彪的錘,叫聲:“將軍,天色已晚,你若喜歡夜戰,便叫軍士點起燈球火把,戰到天明。若然辛苦,回去將養精神,明日再來。”張志彪大怒道:“魚瑾匹夫,休得口出大言,我與你戰個三晝夜!”遂各叫軍士點起燈球火把,三軍吶喊,戰鼓忙催,重新一場夜戰。殺至三更,只聽得李世民駐守的棲梧山上兒郎吶喊,火光沖天。魚瑾把馬一拎,跳出圈於,叫聲:“張志彪,你山上火起了!快快回去救火!”張志彪回頭一看,果然滿山通紅,心裡吃了一驚!又聽得一班隋將齊聲高叫:“元帥,趁此機會拿李世民這狗頭!”張志彪大怒,回身就要來戰,魚元帥把斧子一揮,震得骨酥筋麻,才知道方才是讓著自己。不敢交鋒,回馬就走。

李世民心慌,回馬便走。李元霸、薛萬徹、張士貴護住,一同後退。不多路,山上賊兵紛紛的敗下山來,報道:“南宮溫灝那廝,帶領人馬從後山殺上來,四面放火,奪了山寨。小人們抵敵不住,只得逃下山來。”李世民咬牙切齒,大罵南宮溫灝:“你這喪心奸賊,與你何仇,搶我山寨,叫我何處安身!”眾將軍道:“山寨已失,後面又有魚瑾兵阻,不如且回舞陽城,奏聞各家皇爺,再發傾國之兵,前來報仇,何如?”李世民說道:“你們講得有理。”就帶了眾軍士撥轉馬頭,望舞陽城大路進發。

李世民行到天明,叫聲:“苦!我死於此矣!這一條大橋是誰拆斷了!此處又無船隻,叫我怎生過去!”眾兒郎看了,正在著急,忽聽得一聲炮響,水面上撐出一隊小船來,俱是四槳雙櫓,刀槍耀目。前面兩隻船頭上,站著楊政道,各執鉤鐮槊,高聲大叫道:“李元帥、劉元帥、淵蓋蘇文元帥、尉遲將軍,我奉我家元帥將令,在此等候多時,邀請列位同保大隋楊室江山,快請下船!”眾賊軍嚇得魂飛魄散!李世民也不答話,帶了自家人馬,撥馬便走。直至白龍江口,眾兒郎一看,但見一派大江,並無船隻可渡,又聽得後面未兵追聲已近。李世民道:“又不能過得江去,不如殺轉去與岳飛拚了命罷!”軍士用手指道:“這小港內不是兩隻漁船?”李世民大喜,一馬跑上來,叫道:“漁翁,快來救我!我乃唐王坐下二子秦王,大元帥李世民!渡了我過去,重重謝你。”那漁翁聽了,把船撐出港,把手一招,叫聲:“兄弟,快把船使來,是李老爺在此。”兩隻小船一齊撐至沙灘,叫聲:“李老爺,快請上船來罷!”李世民說道:“你這小船,怎渡得我的馬呢?”漁翁道:“老爺坐在小人船上,隨便把兩柄兵器放在兄弟船中,老爺身體重,大江大水不是兒戲的,那裡還顧得馬!”李世民只得下船,借了張志龍的一對鐧,放在那隻船上,連忙撐得船離岸。

魚元帥的追兵已經趕上。李元霸、薛萬徹、張士貴、羅松、羅士信、秦叔寶、程咬金等將軍,各自逃散了。元慶看了,十分悽楚道:“還虧得不該死,遇著這兩個漁翁救我,只是可惜我的馬被他們拿去了!”到了岸邊,早有自家將領一同等候,李世民大喜,道:“卿等真忠臣也。”李元霸道:“我方還有十五萬大軍,日後東山再起,不怕他隋朝。”李世民道:“不料魚瑾這樣利害,趁我剛到無錫,立足未穩,就先來突襲我。”程咬金道:“殿下莫非已經有了對策?”李世民道:“以致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先把其他將軍們找回來,再來對付魚瑾罷。”於是四處召集其他幾路兵馬,淵蓋蘇文、劉黑闥、尉遲恭收聚部下,還有三四十萬人,一同來投奔李世民。正是: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話說李世民收聚兵馬,又從高句麗借了十萬大軍,共計六十萬,又來攻打無錫。這一日,新月娥奉命巡營,只覺得無事,肚子就叫嫂嫂東方玉梅代勞,自己騎馬出了營盤,四處遊玩。忽見平地上躺著一個人,身著鎧甲,旁邊插著一杆槍,心中大疑,上前一看,原來是盧隆義。忙試了試鼻息,還是有氣的。於是背起了盧隆義,尋了一處山洞,輕輕放下了,轉身離去。恰巧盧隆義甦醒,看這背影,不曉得何人,只因傷得重,又走了遠路子,昏過去了也。新月娥去附近採了些果子,就放在盧隆義,恐怕被人看見了,忙忙往自家又回去了。

李世民在關外修整幾日,就率軍來關前討戰,遣薛萬徹兄長薛萬均出戰,怎樣打扮:

鑌鐵盔,烏雲盪漾;駝皮甲,砌就尤鱗。相貌希奇,如同黑獅子搖頭;身材雄壯,渾似狠狻猊擺尾。雙錘舞動,錯認李元霸重生;匹馬咆哮,卻象黑麒麟出現。

魚瑾見了,率領軍馬,列陣相迎。薛萬均大叫道:“爾等相助無道昏君,必敗無疑,此刻投降,還有一條活路!”來整道:“末將新來,就去宰了這廝,作為頭彩。”魚瑾道:“將軍小心。”來整道:“不妨不妨。”於是出陣說道:“大膽賊寇,怎敢在陣前胡說八道?你爺爺來整在此!”薛萬均笑道:“你這廝就是來整麼,不要走,吃老爺一錘!”舉錘劈面就打。錘來鞭架,鐧打錘當。但見:

戰鼓齊鳴,三軍吶喊。兩馬如游龍戲水,雙錘似霹靂轟山。薛萬均,拚命衝鋒圖社稷;勇來整,捨身苦戰定華夷。隋朝將士,囗支支咬碎日中牙;聯軍元帥,光油油睜圓眉下眼。你看那兩員勇將,揚塵播土風雲變;這時節一對英雄,攪海翻江華嶽遙直個是:將遇良材無勝敗,棋逢敵手怎輸贏?

二人大戰有二十餘個回合,來整隔開薛萬徹的錘子,念動真言,祭起打神鞭,把薛萬均打死了。隋軍見了,連聲叫好。李世民便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戰。”於是收兵回營。魚瑾笑道:“鳴金收兵。”是夜,劉武周謂尉遲恭道:“這李世民是個軟骨頭,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不如孤家今晚和尉遲將軍偷襲無錫城,有何不可?”尉遲恭道:“主公智謀甚高。”於是點了五萬大軍,來到無錫城。尉遲恭當先翻上城樓,殺了守城的隋軍,開啟城門,放劉武周進城。劉武周大喜,忙率軍入城。正值史思文巡夜,見劉武周偷襲,大怒,飛馬上前,喝道:“好個大膽劉武周,快來受死罷!”劉武周大怒,飛馬上前,被史思文起手一槍,刺於馬下。尉遲恭大驚,不敢交鋒,回馬便走。手下賊軍盡數被殺死,正是: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再說李世民聽說劉武周戰敗被殺,呼呼大笑,說道:“那一位將軍願意去隋軍議和?”薛萬徹道:“我等敗相未露,元帥合意投降?”李世民笑道:“諸位將軍知道韓信麼?”李元霸道:“二哥差了,這韓信是不止一個,如何知道是個韓王還是齊王?”李世民道:“自然是齊王韓信。”羅松道:“殿下必然有對策了。”李世民笑道:“列位,當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從滎陽逃到成皋,隨後渡黃河與夏侯嬰詐稱漢使,跑到淮陰侯韓信的軍營中,奪了韓信的兵符,把韓信滅趙的主力及投降的趙軍抽調到了楚漢戰爭前線去打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只留下部分來不及帶走的趙國降兵。當時趙國降兵剛剛換了主將,又是勞師遠征,士氣不高、戰鬥力不強,數量約幾萬。還沒走到平原渡口,謀士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投漢。但是韓信的謀士蒯通施激將法,酈食其動動嘴巴就平定齊國七十餘城,大將軍一年多才平定趙國五十餘城,將軍反倒不如儒生嗎?韓信於是發兵攻齊國。由於齊王已經降漢,完全沒有對韓信做防備,韓信突襲歷城,並一路打進臨淄。齊王慌不擇路趕緊逃走,臨走前把酈食其個老騙子給烹了。這個故事,諸位將軍曉得麼?”程咬金道:“即使如此,請秦王效法韓信,再來一戰也。”李世民大喜,吩咐道:“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何在?”三人出班道:“末將在!”“你三人率領兩萬兵馬,埋伏在通往徐州第一條要道——梧林,只要看見逃跑隋軍,就殺他一陣,不得有誤。”“得令!”

“蘇定方何在?”蘇定方道:“末將在此!”李世民道:“將軍率領三萬大軍,埋伏在北陵,隋軍被秦將軍他們殺了一陣,必然精疲力盡,你此刻上去,縱然不活捉魚瑾,也必然大有所獲的。”蘇定方道:“曉得了。”翻身上馬去了。

李世民又道:“張士貴、張志龍、張志麟、張志虎、張志彪、何宗憲何在?”張家父子翁婿六人出班道:“末將在!”李世民道:“此次攻打無錫,全靠你們六人,今把我大唐六萬騎兵全部交予你等,半個時辰之內,一定要打破東城門,不得有誤。”六人道:“殿下放心,半個時辰之內不能破城,我等就在陣前自刎。”於是去了。

又道:“淵蓋蘇文元帥、劉黑闥元帥。”二人道:“在!”李世民道:“無錫的東城,並非最難攻破的,本帥昨日交戰,看隋軍的精銳部隊都守在南城......”話還未說完,劉黑闥笑道:“元帥不必害怕,南城只怕要不攻自破了。”就和淵蓋蘇文去了。

“薛萬徹、闞稜何在?”薛萬徹道:“末將在!”“你二人率領三萬軍馬,守在西城,只要城破,就先殺逃兵一陣,不得有誤。”“得令!”

李世民分撥完畢,說道:“李元霸、羅士信、羅松、羅仁何在?”眾人道:“在!”李世民道:“你們四人隨本帥入城,就與魚瑾談判。”四人道:“遵命!”正是:

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

當下李世民與李元霸、羅士信、羅松、羅仁四個一同來到無錫城,說道:“守軍報知魚元帥,唐軍李世民前來議和。”小卒聞說,忙報與魚瑾知道。獨孤盛笑道:“還有五十萬大軍,怎可議和?就教弓弩手在城上候著罷。我料定他們必然想趁我們開啟城門,攻打進來,這一招叫做甕中捉鱉。”魚瑾道:“獨孤將軍所言,與本帥不謀而合的,就這樣辦。”於是獨孤盛與南宮溫灝上城,自有五千弓弩手相隨,埋伏在兩側。李世民見開了城門,就與四人進來。獨孤盛久不見唐軍至,乃罷退眾弩手,入堂拜見。魚瑾問道:“元帥今日來此,有何指教?”李世民道:“本帥連戰連勝,然窮兵黷武,於國不利,特來議和。”魚瑾笑道:“如何議和?”李世民問道:“侄兒在否?”楊政道聞言,出屏風,曰:“小王在此。”李世民道:“就劃江而治,有何不可?”楊政道問曰:“怎樣劃江而治?”李世民說道:“以秦嶺淮河為界,江北歸我等諸侯,江南還是大隋土地,我等尊大業天子為天下共主。”政道笑曰:“欲將孤皇祖比作周郝王耶?”李世民問道:“但不知還有何打算?”魚瑾道:“你等如若此時悔過,乃是浪子回頭,為時不晚。”

再表淵蓋蘇文、劉黑闥進逼南城,到底隋軍不曾防備,他二人大喜,就下令攻城。隋軍雖是精銳,被他突然襲擊,措手不及,被他片刻破了城門,就在城門邊苦戰,但見:

轟天炮響,震地鑼鳴。轟天炮響,汪洋大海起春雷;震地鑼鳴,萬仞山前飛霹靂。人如猛虎離山,馬似游龍出水。刀槍齊舉,劍戟縱橫。迎著刀,連肩搭背;逢著槍,頭斷身開。擋著劍,喉穿氣絕;中著戟,腹破流紅。人撞人,自相踐踏;馬碰馬,遍地屍橫。帶箭兒郎,呼兄喚弟;傷殘軍士,覓子尋爺。直殺得;天昏地暗無光彩,鬼哭神號黑霧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