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五回臨潼關大戰叛逆 衛文升敗退丹陽(第1/3頁)
章節報錯
詩曰: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話說這這叔寶雖然三鐧倒了銅旗,卻也用脫了力,眼睛面前赤黑,頭內轟的一聲響,心內一擠,血湧上來。叔寶只得把那汙血嚥下肚去,這裡就得了三分病了。當下那楊龍、楊豹、楊彪、楊熊四兄弟一齊上來。秦叔寶極力抵擋,卻那裡抵擋得住?一張臉如死人一般,一些血色也沒有羅成一看,大叫一聲,上前喝道:“呔!你們四個惡賊,有本事衝小爺過來的。”楊熊說道:“羅成小賊,我正要取你狗命,不要走,吃你爺爺一刀!”羅成連忙一看,好楊熊:
身高六尺四寸,生得好表人物,肩上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頭裹包巾,身披連環生鐵鎧甲,腰束獅蠻帶,足蹬一雙牛角靴,外罩金魚絲綢戰袍。手中一杆合扇板門刀,坐下一匹千里斑白馬。
羅成冷冷一笑,說道:“你是何人?”楊熊笑道:“我是你大老爺楊熊。”羅成笑道:“原來是你這匹夫,不必多說,看小爺如何取你性命!”楊熊大喝道:“呔!兀自羅成小賊種,你休得放肆,有本事的,你和我單打獨鬥,不許放冷箭。”羅成道:“難道你這樣的東西,小爺還打不過你麼?不要走,吃小爺一槍。”楊熊道:“來得好!”把刀一抬,“啷噹”一聲,架在一邊。上前交戰,只見火星四射,連珠響聲不絕於耳,鬥了四十回合,羅成大叫一聲,一槍把楊熊刺死了。楊彪一看死了兄弟,心中大怒,上前就要報仇。楊龍道:“不要做無謂的犧牲,給我撤退!”幾個兄弟無奈,只能撤退。楊義臣聽說銅旗陣被破了,心中大怒,欲要和瓦崗寨反賊軍馬同歸於盡,孫靜空無奈,只能打暈了楊義臣,率領幾千兵馬,出了北門,去了臨潼關。路上遇見楊家兄弟,兵合一處,還有八千人馬,各自哀傷不已,只好去了。正是:
當下那金墉七驃八猛十二騎,大小將官一齊殺入,竟如斬瓜切菜一般。楊義臣副將王德飛馬逃出東營,劈頭撞著王伯當,一箭送了王德性命。金墉眾將大叫:“隋家兵將快快投降,即便收兵,免傷汝命。”那數萬隋軍,只要死戰,被瓦崗寨軍馬殺得乾乾淨淨。徐茂公大喜,下令嗚金收兵。正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軍已進臨陽,眾將派人會了李子通,算是打個照面,十分大喜。修整五日,開拔臨潼關,打算一戰拿下這一重鎮。楊義臣道:“賊軍遠道而來,一定想要一戰功成,我們只要抵擋住他們的進攻,就可立於不敗之地。”孫天佑道:“我兄所言極是,來人,傳令下去,緊守四門,無我將令,任何人不許出戰,違令者,立斬不赦。”小卒答應一聲,傳令下去,孫楊兩家父子各自分工,緊密守住四門。瓦崗寨軍馬來到臨潼關,李密召集諸將,說道:“孤看孫天佑和楊義臣忠心隋朝,一定不會投降,我麼不必和他們廢話,直接攻打臨潼關。”叔寶道:“諸位,我們瓦崗寨有大軍三十萬,臨潼關區區一萬守軍根本不在話下,你們一定要勠力同心,拿下臨潼關。”諸將聞言,十分歡喜,各自領軍數萬,攻打四門。隋軍人數雖少,但是攻伐有度,瓦崗寨賊軍一味地死拼硬幹,被隋軍殺得七零八落,一連數日,不能進入臨潼關。李密無奈,吩咐停止進攻,包圍了臨潼關,打算餓死隋軍。正是:
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謀臧不從,不臧覆用。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我視謀猶,伊於胡厎。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
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卻說瓦崗寨賊軍圍困臨潼關,孫天佑謂楊義臣道:“賊軍圍住臨潼關,長此以往,我軍很難脫險,且為之奈何?”楊義臣道:“孫兄弟,不必害怕。明日你派人送去詐降信,說已經殺了我楊家父子,騙賊軍過來,你在城中埋伏,殺他一個片甲不留。”孫天佑道:“如此說去,乃是空說無憑,只怕那些反賊不相信。”楊義臣笑道:“不必擔心,我自然左一個假的首級,兄弟只管送到敵軍營中即可。”說罷,步入後堂,過來兩個時辰,楊義臣提著一顆人頭出來。孫天佑一看,竟然和楊義臣本人沒有一絲一毫的區別,心中大喜,說道:“楊兄弟真乃神人也,我即刻派人給賊軍送去。”當下吩咐奉上文房四寶,揮毫灑墨,寫下一封書信詐降,派人把楊義臣的首級給李密送去。李密聽說楊義臣被殺,心中大喜,忙忙拆開盒子,果然是楊義臣首級,大喜道:“回去告訴你家孫將軍,孤王即刻就去,入城之後,他還是臨潼關將軍。”使者見說,知道李密沒有防備,於是回到臨潼關,報告了楊家父子、孫家父子。楊義臣大喜道:“諸位,明年的今日,就是這些瓦崗寨反賊的忌日。”眾人聞說大喜,各自下去準備。那一邊,李密提領大軍十萬,留徐茂公、魏徵鎮守大營,自己帶著其他的將軍前去臨潼關。正是: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是夜三更,李密率領大軍來到臨潼關,只見城門大開,心中大喜,吩咐大軍入城。只見四面火光大起,楊義臣站在城頭上,大叫道:“李密,你這貨禍國殃民的反賊,你還不投降,更待何時?”李密大驚,說道:“該死的楊義臣,你敢埋伏孤家麼?諸位將軍,不要廢話,他不過一萬人馬,能有多少作用?給我殺,拿下這廝。”楊龍聞言,叫一聲:“弓箭手,給我射!”一時羽箭紛飛,射倒瓦崗寨軍馬無數。羅成見了大怒,把槍插在一邊,拈弓搭箭,“嗖”的一聲射過去,楊彪大驚,急忙閃在一邊。楊豹大怒,正要舉劍丟過去,瓦崗寨軍馬也把羽箭射過來。楊義臣無奈,只能下令短兵相接。楊豹聞言,大叫一聲:“反賊羅成休走!”提了一杆馬槊,飛下城樓,上了戰馬,照面就打。羅成一看,好一個楊豹:
身高七尺,濃眉大眼,長鬚飄飄。頭戴鐵冠,身披鑌鐵連環青鼬甲,腰束獅蠻帶,外罩烽火連山袍,足蹬踏雪烏雲靴。掌中一杆六十八斤的馬槊,坐下一匹綠毛千里馬。
羅成笑道:“你這鼠輩,也要來受死麼?”楊豹說道:“羅成小賊,今日不殺了你,我也不是楊豹。”羅成道:“你那兄弟十分沒用,我殺了他,也是他自己的本事。”楊豹聞言大怒,說道:“羅成小賊種,你滿門都是反賊,死有餘辜!”羅成聞言大怒,說道:“匹夫,休得無禮,吃小爺一槍!”兩個變了臉色,只要廝殺,一來一往,一攻一守。過了三十回合,羅成大叫一聲,一槍刺死了楊彪。那一邊,楊虎見兄弟死了,心中大怒,怪叫一聲,一矛砍死了尤俊達,就要來報仇了。秦叔寶看形勢不好,急忙拉著李密撤退。羅成一看,無可奈何,只能跟隨大軍撤退。
話表隋軍和瓦崗寨大戰了一夜,折損了三千人馬,自知獨木難支。楊義臣急忙寫信,請衛文升、於仲文、趙才三位老將軍前來相助破敵。衛文升見了書信,大驚道:“丟了臨潼關,那洛陽就岌岌可危了。”於是帶了於仲文、趙才兩個,盡起手下二十萬大軍,來到臨潼關,前來相助楊義臣、孫天佑兩個。另一邊,壽州王李子通聽說瓦崗寨戰敗,於是和元帥伍雲召商議,率領雄兵三十萬,來到臨潼關,相助李密。正是: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當下四路人馬各自合併一方勢力,商議對策。伍雲召說道:“這隋軍裡頭要說利害的,只有楊義臣、衛文升這兩個,其他的倒是不足為慮。所謂擒賊先擒王,正要先收拾了這兩個人。”李密說道:“伍元帥精通兵法,不知道可有對敵良策。”伍雲召笑道:“有自然是有的,只是有個條件。”李密問道:“什麼條件?”李子通笑道:“這臨潼關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我家元帥得手,請把臨潼關以及丹陽兩地交給我們。”那秦叔寶聞言,大驚道:“這兩處是進軍洛陽的必爭之地,要是被王爺拿去,我等兄弟莫非閒在家裡?”李子通笑道:“元帥可以做我們的副手,一同進攻洛陽城。”羅成聞言大怒,又害怕伍雲召利害,只能忍氣吞聲。李密道:“王兄果然能擊敗這些賊寇,這兩處地方就給王兄也不妨的。”伍雲召笑道:“還是西魏王爽快,你不必害怕,這臨潼關已經是甕中之鱉,活不了多久了。你們在此等候,看我如何收拾他們。”說完,隨同李子通下去。李子通說道:“元帥,有何對策?”伍雲召說道:“大王放心,剛才我寫了一封書信,送去了臨潼關,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出來送死。”李子通道:“好,本王就等候您的好訊息。”伍雲召說道:“請大王給我一萬人馬,我好去殺敵破陣。”李子通說道:“這事好說,請元帥即刻點兵派將去來。”伍雲召道:“多謝大王,大王就在此等我捷報。”說罷,上馬提槍,自然去了。
再說臨潼關內,楊義臣與衛文升看這書信,各自吃了一驚,說道:“為何朝廷的大軍來得這樣快?”楊虎上前問道:“爹爹,這事怎麼說?”楊義臣道:“這信上說洛陽那裡派來一萬兵馬,打算繞道賊軍後面,發動突襲,讓我們支援。”楊虎道:“父親以為,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楊義臣道:“我兒,你不要問還好,你這一說,為父還真有三分不信。”楊虎問道:“爹爹為何不信的?”楊義臣道:“我想洛陽還要擔心李淵的威脅,怎麼會派一萬兵馬來援助我們?這件事情太蹊蹺了。”楊虎道:“父親,兵者,詭道也。或許是王爺出了險招,也未可知。”楊義臣道:“我兒說的也有道理,那你看怎麼辦好呢?”楊虎道:“不如兒子我率領五千軍事前去支援,看看如何。”楊義臣道:“看來為今之計,也只好如此了。”於是分配給楊虎五千大軍,教他去了。楊虎帶領大軍,來到指定地點。伍雲召一看,心中大喜,率領伏兵包圍楊虎,大叫道:“南陽侯伍雲召在此,奸賊,你還不投降,更待何時?”楊虎聞言,大怒道:“反賊伍雲召,你不要走,吃你爺爺一矛!”伍雲召笑道:“我還怕你不成?”拍馬搖槍,大戰楊虎,不到十個回合,伍雲召大叫一聲,一槍刺死了楊虎,五千隋軍都被殺死。正是: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