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卻說李世民謂諸將道:“這陽平是一個要緊的去處,定要奪回來,那一個可做先鋒,去打陽平?”羅成出列道:“元帥,小將願往!”世民道:“既然如此,可教蘇定方、尉遲恭、單雄信、秦叔寶、程咬金、徐世勣與你同去,就撥給你大軍八萬。”羅成笑道:“小小一個楊林老賊,有多少本事?元帥既然撥給小將這麼多將軍人馬,小將也絕不讓老賊生還。”世民道:“果然如此,就是將軍的大功了。”正是: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當下羅成成帶了兵馬,一路去了陽平,吩咐安營紮寨,不要輕易與反賊交手。靠山王聽說是羅成來,長吁一氣道:“虧是此人主將,是成是敗,或未易量。”那羅成召集六將,開言道:“諸位,這楊林老賊是個狡詐的老鬼,我們與他鬥法,總是要小心。表哥就留守大營,看護糧草,其他五位將軍隨我去討戰,看看老賊如何。”叔寶道:“遵命!”徐世勣和程咬金暗自好笑,叫一聲:“得令!”五個人結束停當,隨羅成來到關前罵戰。楊林笑道:“這廝是來送死的,且先不要管他,我們只是不戰。”羅成見楊林不肯交戰,只好收兵,路上思得一計,遂喚來徐世勣、程咬金分吩咐道:“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白沙古道,以當隋兵;吾卻提大兵,便來接應。”二人告道:“隋軍雖然人少,卻都是能征善戰之輩,楊林老賊有大軍三萬,羅將軍如何只與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隋軍大至,何以拒之?”羅成笑道:“吾欲多與,恐士卒辛苦耳。”程咬金與徐世勣面面相覷,皆不敢去。羅成見了,喝道:“若有疏失,非汝等之罪。不必多言,可疾去。”二人又哀告道:“羅將軍,欲殺某二人,就此清殺,只此不敢去的。”羅成笑道:“何其愚也!吾今令汝等去,自有主見的。吾於昨夜仰觀天文,見畢星廛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淋漓;隋軍雖有三萬強兵,也只能據險而守,安敢深入山險之地?因此不用多軍,決不受害。吾將大軍皆在後山,安居一月,待隋軍退,那時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勞,吾八萬之眾可盡數剿滅楊林三萬隋軍也。”二人聽畢,方大喜,拜辭而去。羅成隨統大軍出滎陽,傳令下去,教各處隘口,預備乾柴草料細糧,俱夠一月人馬支用,以防秋雨;將大軍寬限一月,先給衣食,伺候出征。卻說楊林、盧方二人同領大軍,盧方道:“我軍雖然精於強戰,到底人少,還是主動出擊,一鼓作氣,擊敗羅成,否則萬一斷糧,那就大事不好了。”楊林笑道:“王兒,此時不可輕進的。老夫夜觀天文,見畢星躔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我們如果貿然深入重地,常勝則可。倘有一絲一毫的疏虞,那時節人馬受苦,要退則難了。且宜在城中搭起窩鋪住紮,以防陰雨才是。”盧方說道:“父王高明,兒臣愚鈍,不曉得天文,幾乎壞了大事。”未及半月,果然天雨大降,淋漓不止。陽平城外,平地水深三尺,軍器盡溼,人不得睡,無論晝夜皆不安穩。大雨連降三十日,馬無草料,死者無數,軍士怨聲不絕。傳入江都,隋世祖十分憂慮,怕事不成。成都與穎兒聯名上疏道:“自古以往,前志有之;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途之行軍者也。又況於深入險阻,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眾逼而不展,糧遠而難以維繼:實行軍之大忌也。聞靠山王與盧方發已逾月,而其行方才半谷,治道功大,戰士悉作:是彼偏得以逸待勞,乃兵家之所憚也。言之前代,則武王伐紂,出關而復還之;論之近事,則武、文徵權,臨江而不濟:豈非順天知時,通於權變者哉?願陛下念水雨艱劇之故,休息士卒;後日有釁,乘時用之。所謂悅以犯難,民忘其死者道也。”隋世祖覽表,正在猶豫,楊濟清與閻王楊倓亦上疏諫。隋世祖即下詔,遣使詔靠山王楊林、盧方放棄陽平,即刻退守武都,無令,不可輕易出戰。

卻說楊林與盧方商議道:“今連陰三十日,軍無戰心,各有思歸之意,如何禁止?”盧方說道:“不如且回。”楊林道:“我非不想,倘羅成小賊種追來,怎生退之?”盧方道:“父王說的是,不如先伏兩軍斷後,方可回兵。”正議間,忽使命來召。二人遂將大軍前隊作後隊,後隊作前隊,徐徐而退。

再說羅成計算一月秋雨將盡,天尚未晴,自提一軍屯於城固,又傳令教大軍會於赤坡駐紮。羅成升帳喚眾將言道:“吾料設計必走,楊廣那昏君必下詔來取楊林、盧方兵回。此乃天賜良機,不追殺者兩個匹夫,更待何時?”忽徐世勣、程咬金令人報來,說隋軍已回。羅成聞報大喜,吩咐來人,傳與程咬金和徐世勣:“你們立刻追擊隋軍,不要放走楊林老賊,吾即刻率領主力隨後跟進。”正是:

落落南冠自結纓,桁楊臥起影縱橫。

坐移白石知何世,夢斷青燈問幾更。

國破家亡雙淚暗,天荒地老一身輕。

黃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話表程咬金、徐世勣等追殺楊林,早有盧方殿後,看見二人,大笑道:“程咬金、徐世勣,你們的死期到了!”二將大笑道:“盧方小賊,你往那裡走?”飛馬上前,群戰盧方,戰有二十回合,盧方假意敗走?若是普通交手,就這兩個人,再來十個也不夠盧方蹂躪。只是靠山王的埋伏要緊,故而放了這兩個。程咬金見盧方敗走,就和徐世勣前去追殺。走到山谷裡,楊林早吩咐打下滾石,二人大驚道:“可恨羅成小兒無知,害我們中了楊林的埋伏!”楊林道:“你兩個不是本王的對手,此刻投降還來得及!”程咬金喝道:“老匹夫,你有什麼把戲就都使出來罷!你程爺爺不怕!”楊林聞言大怒,吩咐盧方把火箭四射。賊軍抵擋不住,死傷過萬,正驚疑之間,忽然聽見一人大叫道:“楊林老賊,小爺我來了!”楊林連忙看去,竟是羅成率軍殺過來。楊林、盧方大驚道:“羅成為何在此?”羅成道:“只因你兩個奸詐,小爺還是不放心,所以親自來了,你兩個如今有甚話講?”楊林道:“羅成,你高興的太早了罷,如今我軍佔據山頭,那裡有你的活路?”吩咐把羽箭四射,賊軍死傷一片,到底人多,過不多時,隋軍兵器用盡,只好下山交戰。兩下交鋒,羅成一方抵擋不住,只好潰退。忽然一聲炮響,原來是李世民害怕羅成抵擋不住楊林,於是派張士貴父子翁婿前來助戰。當下兵合一處,有十萬大軍,把楊林盧方几萬人馬圍在核心。楊林道:“我兒,今日我們父子要為國捐軀幹=了。”盧方道:“項元帥已經過世了,我們有什麼可怕的?”楊林道:“此話有理!”指揮軍士們保持隊形,與賊軍鏖戰。羅成喝道:“楊林老賊,你快來受死罷!”催開西方小白龍,受體五虎斷魂槍,直取楊林。盧方大喝道:“呔!羅成小賊,你爺爺盧方在此!”程咬金道:“你是什麼東西,吃老爺一斧罷!”兩馬相交,只一個回合,震得程咬金手軟。徐世勣見了,手提雙劍,趕上廝殺。逗樂三五個回合,二人招架不住了。單雄信看見,大叫一聲:“盧方,爺爺來會會你!”三個戰一個,有十五個回合,全然不是盧方的對手。李元吉笑道:“小小盧方,有多大本事呢?”手提馬槊,也來群戰盧方。怎奈何盧方槍法利害,四個也不是對手。尉遲恭見了,也上前廝殺,也只是能困住盧方,全然不能取勝。蘇定方見了,大叫道:“那盧方休要猖狂,認識竇王大將蘇定方麼?”眾人連忙看去,好一個蘇定方:

身高八尺一寸,面如玉粉,長鬚飄飄,氣度不凡,相貌堂堂。頭戴朱宮貝闕盔,身披黃金玳瑁甲,腰束珊瑚珠雲帶,外罩三光八衢袍,足蹬天宮海藏靴,坐下羅賓棒牙千里馬,掌中八十一斤雪羽梨花槍。

當下蘇定方加入戰團,方才勝過盧方,鬥了六十回合,盧方不能提防,被蘇定方一槍刺中大腿,跌下馬,氣絕身亡。楊林見了,心中大怒,羅成見了,飛馬上前,大戰楊林。都經二十回合,楊林抵擋不住,被羅成一槍刺死。可憐:

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那羅成刺死了楊林,跳下馬,拔劍取了首級。此戰賊軍折損十萬有餘,勉強攻佔了陽平。不料曹法正以陽平為誘餌,消耗賊軍士氣。本意數萬賊軍定死,可憐老王也殊死一搏,反倒拉上了十萬賊軍。曹法正悲痛不已,上報隋世祖。世祖聲淚俱下。勘察楊林王府,財產稀少,人丁不旺,正是: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襟迴圈細讀,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郄頭顱如舊。跋涉山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

再說李世民佔領陽平,問左右道:“武都守將何人?”羅成道:“現任守將孫靜空!”李世民大笑道:“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罷了,本帥看採曹法正是老糊塗了!”吩咐大軍晝夜兼程,來到武都,安營紮寨,徐圖計策。孫靜空聽說李世民來,即刻點兵一萬,趁著夜色,突襲李世民後營,隨即放火。李世民睡夢中聽見喊殺之聲,心中大驚,出門來看,早有秦叔寶接住。李世民問道:“是何道理?”秦叔寶說道:“隋軍偷襲後營,燒了我軍糧草,如今我軍已亂,事情不好了。”李世民大驚道:“領軍者何人?”秦叔寶道:“火光中一人手拿長棍,定是孫靜空無疑了。”李世民大怒道:“本帥低估了這個匹夫,快令羅成前去抵抗。”秦叔寶道:“羅成已經去了,奈何孫靜空武藝高強,羅成不是對手。”李世民聞言大驚,說道:“他畢竟人少,快去偷襲武都,要他有家難回罷!”話音未落,程咬金趕來,說道:“秦王殿下,孫靜空燒了我軍大半糧草,已經撤走了!”李世民聞言,怒火填胸,卻也無奈。孫靜空回到城裡,說道:“按照元帥計策,布好埋伏,準備和賊軍交戰。”僅此一夜,賊軍又陣亡了五萬人馬,糧草也不足。李世民無奈,只好撤兵。忽報孫靜空討戰,李世民道:“這可奇怪了,他人少,我們人多,他怎麼還敢討戰?”羅成道:“這廝有勇無謀,想必是以為我們沒有能人,元帥,你給我十萬大軍,我一定滅了孫靜空這廝。”李世民笑道:“如此甚好,就請羅將軍走一遭去罷!”

當下羅成領命,揮軍出戰。孫靜空見了,不戰而退。羅成大喜,引兵火速望前追趕。行到三十餘里,忽然背後一聲喊起,樹林內閃出一彪軍,為首大將,橫棍勒馬大叫道:“呔!賊將引兵那裡去!”羅成回頭視之,乃孫靜空也。羅成大怒,回馬交鋒。不十合,孫靜空詐敗而走。羅成又追趕三十餘里,勒馬回顧,全無伏兵,又策馬前追。方轉過山坡,忽喊聲大起,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將,乃孫靜空也,橫棍勒馬大叫道:“呔!羅成休趕!有我在此!你爺爺又回來了!”羅成聞言大怒,就拍馬交鋒。不到十合,孫靜空撥馬便走。羅成隨後追之。趕到一密林內,羅成到底心疑,令人四下哨探,並無伏兵;於是放心又趕。不想孫靜空卻抄在了前面。羅成又與孫靜空大戰十餘合,孫靜空又敗走。羅成奮怒追來,又被孫靜空副將抄在前面,截住去路。羅成大怒,拍馬交鋒,戰有十合,隋軍盡棄衣甲什物等件,塞滿道路,賊軍皆下馬爭取。孫靜空大喜,與副將二人,輪流交戰,羅成大怒,奮勇追趕。看看天晚,趕到木門道口,孫靜空撥回馬,高聲大罵道:“羅成逆賊!吾不與汝相拒,汝只顧趕來,吾今與汝決一死戰就是!”羅成聞言,十分忿怒,挺槍驟馬,直取孫靜空。孫靜空揮棍來迎。戰不十合,孫靜空大敗,盡棄衣甲、頭盔,匹馬引敗兵望木門道中而走。羅成殺得性起,又見孫靜空大敗而逃,乃驟馬趕來。此時天色昏黑,一聲炮響,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滾將下來,阻截去路。羅成見了,大驚道:“不好!我中計矣!”急回馬時,背後已被木石塞滿了歸路,中間只有一段空地,兩邊皆是峭壁,郃進退無路。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將羅成並百餘個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後人有詩曰: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

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卻說羅成已死,隨後賊軍追到,見塞了道路,已知羅成中計。眾軍勒回馬急退。忽聽得山頭上大叫曰:“大驚孫靜空在此!”眾軍仰視,只見孫靜空立於火光之中,指眾軍而言道:“吾今日圍獵,本欲射一馬,誤中一獐。汝各人安心而去;上覆李世民那廝:早晚必為吾所擒矣。”賊軍回見李世民,只好細告前事。李世民悲傷不已,仰天嘆道:“羅成羅公然身死,本帥之過也!”清點聯軍,還有一百一十萬,方才略略放心。可笑羅成平日的為人,如今羅松也不來弔喪,屍首就枯敗在木門道,無人打理。孫靜空回到武都城,差點兵馬,還有兩萬六千人,於是吩咐據險而守,等候曹法正的命令,再做打算。正是:

爭不逢人話此身,此身長夜不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