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致命黛麗 第三十一章 關心則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沈之敬的銳目暗了暗,轉換了說法:“艾刑警如果要諮詢我的意見,我會說嫌疑人是唐銘。”
懷疑的人選一說出來,大夥都不禁驚訝。
顧不上他們兄弟兩葫蘆裡賣什麼藥,麥洋質疑:“這人是誰?在調查死者的交際圈裡,並沒有這位人物的出現,小沈,你的判斷理據是什麼?”
聽見有人質疑,艾倫心裡暗喜,一雙銳目精明的盯著沈之敬的反應。
不同面對艾倫質疑時的鬱悶,他緩和了態度,解釋:“四年前,有一個失蹤案,當時報案人稱失蹤者正是和本案死者的妹妹有關,當時警方請了當事人回來審問,唐銘承認曾經和失蹤者有過肢體衝突,因此,假設死者設定了針孔攝像機,很有可能記錄了當時的案發過程,四年後,死者非法進入私人住宅,獲得了錄影的內容,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艾倫盯著他費盡心思,冷笑了一聲,搖了搖頭。
將他的反應看在眼裡,沈之敬有些不安,他搖頭是什麼意思?
儘管在說法上存在些為撇清吳麗嫌疑的意味,但是在嫌疑人的目標上,吳麗早已經在艾倫心中洗清了罪名,因此他們倆的思維應該是一致的,線索無疑是指向唐銘,哪裡錯了?
另一名刑警鄭凱翻了翻相關資料,立即發現了錯漏,“如果唐銘是嫌疑人,我倒覺得死者妹妹吳麗的嫌疑更大。”
聞言,沈之敬的精神繃緊,嚥了咽喉嚨,不敢搭話。
麥洋說:“在同一個案件中,嫌疑人和嫌疑人辯護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果唐銘是嫌疑人,作為死者親屬的妹妹,其嫌疑應該更大。”
又一名刑警說:“沒錯,沈法醫,我看還是先把死者的妹妹帶回來審問一下先,假設實施者是唐銘,死者的妹妹吳麗則是實施者的保護物件,先審問她,唐銘或許也會露出更多破綻。”
“我已經審問過了,吳麗沒有可疑的地方,反而是唐銘表現出的自信,很可能這不是他第一次犯罪。”
鄭凱質疑:“那嫌疑人的動機呢?他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就去犯罪。”
其他刑警紛紛交流自己的看法:“如果兇手是唐銘,很可能死者的妹妹吳麗就是死者和兇手的媒介,或許是吳麗利用自己的優勢,裝作弱勢去利用唐銘實施犯罪,這也是很常見的。”
“我還是覺得在沒有實際證據之前,先不動聲色,派人暗中監視他們就好了,關鍵還是要有實際證據。”
原本還保持沉默的刑警,對案件的思路一下被開啟,紛紛發表意見,但無論哪個意見,風向都對吳麗極其不利,這不禁讓沈之敬有些慌神,這些和他原本預想的不太一樣。
是他太天真了,眼前這是一群辦案經驗豐富的刑警,儘管自己的一套說辭聽著很合邏輯,但是缺少證據,黑的說成白的,也是輕而易舉。
沈之敬心裡有種預感,或許這就是艾倫的目的,想要藉助別人的嘴巴指出自己辯解的瑕疵,因為他們能想到的,唐銘也能想到。
心裡惴惴不安,嚥了咽喉結,沈之敬戒備的看向艾倫,等待著他的行動。
熟悉艾倫的處事風格,這場會議的高潮,這才開始!
四目相對,艾倫看準看了時機,不再躲在眾人身後看熱鬧,他站起來,銳利的目光緊盯著沈之敬的戒備,說:“敢問沈法醫和死者的妹妹吳麗是什麼關係?”
這一句質疑直接將沈之敬釘死在板上,面對著兩難的局面,在如實交代和避重就輕中猶豫不決,沒有考慮太久,面對艾倫這樣的人物,如果自己選擇撒謊,他不可能沒有準備後招,倒不如直接正面面對,省得被別人提出來。
“前幾天我們正式成為情侶關係。”
一聽,麥洋首先發難,“小沈,你這是乾的什麼事兒?”
沈之敬解釋:“麥叔,您還記得四年前陳州的死嗎?吳麗就是當年的受害者,一個被打得險些喪命的受害者,又怎麼會是一連寸案件的兇手?張威失蹤,張強綁架,陳州的死,葉喜到死都否認殺人罪名,再到這個案件,如果吳麗是殺人犯,陳州的死又要怎麼解釋?如果吳麗和唐銘密謀,為什麼當年吳麗會險些喪命?當時的綁架案您是參與的,你應該明白,吳麗的傷不可能是自虐博取同情。”
聞言,麥洋想起來,嘴裡呢喃著:“原來是她,我說怎麼那麼熟悉。”
觀察著所有人的反應,艾倫又挑明說:“原來是情侶,那麼這個案子我就只能請沈法醫避嫌了。”
在沈之敬找艾倫回國參與這件案子,原就預想著會需要走到避嫌的局面,但是面對他連番的當眾質疑,沈之敬的冷靜早已經被憤怒覆蓋,想都沒多想就反駁他的規勸:“局長已經同意我參與這個案子,我的判斷不會存在一絲偏私,如果我和吳麗的關係影響了我的判斷,鑑於對吳麗的利益,我不可能會把案件轉成刑事案件。”
“那沈法醫的目的是什麼?”
“我當然是希望將兇手繩之以法,如果唐銘是兇手,這不是他第一次犯案,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彷彿對他的反應瞭如指掌,艾倫勾起嘴角,“那麼就請沈法醫按照刑偵流程,把吳麗請回來協助調查,我也不說她是嫌疑人,就是知情人的身份協助調查,沈法醫覺得呢?”
被憤怒衝昏頭腦的沈之敬一口否決:“沒這個必要。”
“為什麼?”
“她已經把事情經過都告訴我了,另一件案子的案發現場我也已經鑑定過,和她說的過程分毫不差。”
無需艾倫再拋磚引玉,麥洋順勢問:“什麼另一件案子?”
見到沈之敬後知後覺的失語,艾倫得意的替他解釋:“就是沈法醫剛才提到的失蹤案,據吳麗的供詞,張威是死於疾病引起的意外,唐銘在張威死後,違反了非法處理屍體罪,但唐銘應該不知道張威的死因,因此和吳麗形成了互利關係,直到吳麗的哥哥吳棟拿到那枚巧妙的證據後,才知道吳麗實際上沒有殺人,但唐銘自己確實犯法,因此才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鄭凱疑問:“可是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算是記錄了他非法處理屍體罪,這種情況,在道德上他還是佔著優勢,沒必要再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