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的彩照相機、製版相機一樣,眼下連珠步槍也不能稱之為生產。

只能叫改造。

印刷廠缺乏大型冶金裝置和大型加工機器。

好訊息是,特殊生產清單上的連珠步槍,很多部件都可以和單打一獨子步槍通用。

論結構連珠步槍當然更復雜,但不至於讓李廠長手下四個員工無處下手。

大部分零件都取自那杆彭城造步槍,餘下一些全新零件,張小玉他們就靠鑄字機的熔爐生搬硬造。

呂江氏的機械改良雖然不如張小玉,但她能提供火力和高溫方面的幫助。

實際生產能力,其實比紙面資料要更高一點。

迴轉閉鎖槍機、兼職扳機護圈的槓桿、中空槍托以及裡面附帶彈簧的供彈管……

第一次改造總是格外花費時間精力。

不過李根手下一幫優秀員工,還是成功將那支彭城造單打一獨子步槍,改裝成預期中的連珠步槍。

這就牽扯到壞訊息了。

如此半手工式的改造,很難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工業生產,效率和產量都不理想。

工廠日誌上生產方面多出一頁生產指標:

連珠步槍1/200

相較於印刷幾十萬,彈頭五千的指標,二百肯定不算多。

但參考當前改裝效率,這就是個大任務了。

“需要專門的機械裝置……”李根思索。

涉及到兵工,機械裝置其實也不是那麼好搞,容易引人關注。

不過可以考慮基礎裝置,然後藉助員工的機械改良屬性。

李根掩飾好新改造出來的連珠步槍,帶上出門,隱蔽離開印刷廠。

一路上小心隱藏行蹤,他出了河口鎮,去往山林裡。

新尋找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後,李根開始試用連珠步槍。

扳下擊錘。

瞄準。

扣扳機。

拉下扳機護圈。

扳上護圈。

然後再扳下擊錘。

重新瞄準。

隨著這個流程,每當拉下扳機護圈時,閉鎖機後退開啟彈膛,拉出空彈殼,同時槍托裡的彈簧自動將下一發彈推出供彈管。

扳上護圈時,閉鎖機前進,將子彈推入彈膛同時閉鎖彈膛。

從而完成換彈連發的操作。

所用子彈,需要圓頭,且是底座邊緣發火,而非中心激發。

李根先前在黑市專門購置相應子彈。

每根供彈管裡,可裝七發子彈,一根供彈管打空後,從槍托後方將之抽出。

然後直接插入第二根預先裝好七發子彈的供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