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重機槍(第1/4頁)
章節報錯
突破了火藥的技術難關,接下來便是重機槍本身。
洗劫恆通機械廠,捲回大量生產機械,讓這一步方便許多。
不得不說,對方門路比李老闆要廣。
這個地下軍械廠的機器,雖然只能算正規大廠淘汰下來的生產線,但總比李老闆搞來的泛用機器要專業。
當然,也不是說那些泛用機器沒用。
一來,可以做掩飾。
二來,方面未來擴大生產。
從地下軍械廠洗劫來的機器,到了張小玉等人手裡,更是得心應手。
模擬葉途的雙生鏡負責研發新火藥期間,張小玉等人已經把重機槍搞出了個大概。
對照工廠生產清單,他們順利就將一個個零件車出來。
這時就體現出李根從人家的地下軍械廠重點搜刮原材料的重要性。
普通鋼鐵,造支步槍都勉強。
想要支撐重機槍那麼暴烈連續的擊發與後坐力,所需材料,非常考驗當前大順朝冶金工業。
從地下軍械廠搜刮來的鋼鐵,品質頗為不錯,讓李根省心許多。
漸漸地,那藍光影像顯示的大型槍械,成為現實,擺在李根眼前。
並非李根記憶裡,前世藍星影視作品中的三腳架支撐,而是彷彿一個雙輪小推車,承載起槍械。
推車正前方,還放置有一塊擋板。
以至於整體形象更趨近於李根記憶裡前世影視劇中的火炮,但大小縮水許多。
機槍槍管上,有個巨大的套筒。
按照生產清單說明,這是水冷套筒,射擊前向內注水,用於冷卻因連續射擊帶來的槍管高溫。
供彈是利用數米長的帆布彈帶。
不過李根發現,這架重機槍的口徑,似乎比目前大順朝流行的多數步槍,還要稍小一些。
子彈自然需要與槍械匹配。
所幸李老闆現在不用買舊子彈自己重新改裝了。
從橋山鎮地下軍械廠拉裝置的時候,他特地留意子彈生產線。
拉回來的原材料中,也包括大量經過處理的銅板或者銅棒料。
銅棒料利用車床旋轉切削,車成銅片。
然後再以衝床透過模具,衝成水杯狀的彈殼形狀。
衝壓完畢後返回車床車出彈底槽。
一個初始彈殼到此大致完工,但距離真正子彈還相差甚遠,充其量只能叫一層外皮。
利用銅盂、雷汞等材料製成底火,加裝在彈殼底部,然後填裝無煙火藥做發射藥。
有了專業裝置後,李根製備彈頭也方便許多。
大量的合金鉛條被不斷切割成一小節一小節,然後再不斷打磨,直到最終成型。
這次不用像連珠步槍時,特意將彈頭做成圓頭。
機槍子彈,李根選擇尖頭。
第一批,沒造太多。
李根準備先親自試試,然後再根據射擊結果,做進一步改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