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賣報?爆賣!(第1/3頁)
章節報錯
撕書風潮很快開始流行。
不過,並非讀者不喜歡。
恰恰相反,太多人喜歡這本青春畫報。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合買,傳看,撕書的行列。
漸漸地,也開始有些手頭寬裕的人,獨立買書。
“這真不是畫的嗎?可要映像紙,這得多少錢啊?怎麼可能才賣一元呢?”
這是學畫的人。
畫報一出,極為逼真的圖片,叫一些靠作畫吃飯尤其給人畫像的人,大為緊張。
“咦,寫意幾個我都見過,這幾個美人是哪家銷金窟的?不錯,不錯,有新人啊。”
這是將這份畫報當做指南,方便去各大銷金窟尋歡的人。
“青春畫報一元二!先到先得,晚了可就沒有了!”
這是發現二次商機,將青春畫報買回去後,當黃牛加價轉賣的人。
“一張八分,一張八分,都是青春畫報上的!”
這是自己買回畫報,然後撕成一頁頁再單賣賺錢的人。
不管他們如何操作,在書店、報攤這邊無疑要先錢貨兩清。
書店、報攤現在開始小心提防另一件事。
那就是防止有客人不買,偷偷撕下幾頁畫報藏著帶走。
總之,青春畫報短時間內便在省城中下層百姓間打響名號。
大部分書銷路問題,跟民眾識字率直接相關。
賣得再便宜,老百姓識字少甚至乾脆不識字,他也不會買書。
錢塘城作為東海省城,近年一直注重文化傳播,又有眾多技工,識字率在全身名列前茅。
但仍有很多人不識字。
可是看青春畫報,不需要識字啊……
無需廣告,千人萬人自發宣揚傳播訊息。
省城這邊各家書店、報攤一共進貨七千五百本,原以為已經很多,哪知飛速賣空,很快便有了供不應求之勢。
“廖兄弟,你們那邊還有貨沒?我們需要儘快補貨。”陳老闆比先前熱情好幾倍。
小七廖峰則慢條斯理:“陳老闆,我們廠也是小本買賣,還欠著銀莊不少貸款呢。
咱們這要有錢了,才能買新材料因新書不是?
之前約好了,上架後七天內付賬,你看咱們是不是先把第一批的賬清一下?”
正常來說,上架其實就要結賬。
李根、廖峰先前談得條件,無疑又是一方面讓利。
但現在主動權就完全在他們這邊了。
“當然,當然。”
陳老闆言道:“還請廖兄弟聯絡你們廠裡,優先給我補貨。”
“外面怎麼賣是他們的事,凡是從我們廠裡拿貨的,價格別亂來,否則砸了招牌,我們可不好賣第二期了。”廖峰又提醒道。
陳老闆連忙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