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等著數錢(第2/4頁)
章節報錯
“東家,他們對定價仍然有疑慮。”
廖峰輕聲道:“市面上的書一般三角、四角一本,貴的五角,咱們好像是高點兒。”
李根笑道:“讓他們就按咱們說的,統一售價每本一元,大家都有得賺。”
一元的價錢,不是下游買家從李根廠裡拿貨就要一元,而是最終出現在報攤、書店裡面對客人的價格。
廖峰苦笑:“除了古籍珍本,新書少有這麼高的價。”
李根一笑:“我還覺得低了呢,我本來想定出廠拿貨價一元的。
壓售價就是想壓咱們的出廠價,老陳他們精著呢,個個都看好咱們的畫報。
市面上的書都是什麼紙什麼墨?咱們這能一樣嗎?光看重量,都比同頁數的書重一大截。”
廖峰答道:“老陳他們就是擔心書太好了。”
書好,檔次高,價格貴。
市場受眾就容易小。
尤其青春畫報還不是走高階路線。
有錢的人礙於風氣人言未必買。
想買的人卻沒錢買不起。
“老陳說如果一定要賣一元,那數量就不能像咱們預計那麼多。”廖峰言道。
五十六擔,一擔一百六十斤,接近九千斤紙,最終被李根印成一萬七千五百本青春畫報。
小七廖峰多日來東奔西跑,聯絡下來,仍然吃不下這麼大的數量。
最終暫定第一批次先出貨一萬兩千五,餘下五千看情況再說。
但是李根給出的每本一元最終售價,叫下游買家又很猶豫。
李根笑罵:“一元,他們也有的賺啊。”
廖峰咧嘴笑:“那是,尤其省城外那些地方的書商。”
第一批次一萬兩萬五百本畫報,最終省城錢塘城內外消化七千五百本。
另有五千本,只能分散鋪貨到省城以外東海省一些縣市消化。
李根不知道前世藍星印刷行業定價如何,但他生活的年代總宣揚渠道為王。
眼下大順朝這裡可能因為書籍印刷仍然是個高階活兒,所以作為上游生產廠家仍然能賣出高價。
省城這裡不用分發渠道的書商在中間賺差價,書店、報攤直接從李根印刷廠拿貨,每本七角七分,給他們自己留下兩角三分的空間。
錢塘城以外,東海省其他縣市從李根廠裡拿貨,則是六角一分的價錢,分銷書商將畫報長途轉運至東海各地,要給自己留下兩角三分的賺頭,最後到了外地書店報攤,只剩下一角六分的空間。
分銷書商負責運費,東海省下面地市的書店、報攤從省城進書,素來貴一點。
雖然仍是印刷廠拿了六成左右的大頭,但為了聯絡銷路,不得不給書商讓利一些。
“稅錢都還是我們自己出呢。”李根翻了翻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