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決定先把這個簡單的東西做出來,至於說壓氣機,估計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行。

……

從初八上班一直到正月十四的這幾天時間裡面,李月辰幾乎每天都在工程院跟他們講解關於飛機的知識。

到正月十四這一天,終於算是把第一部分講完了。

他們先把這些東西做出來就行了,等搞定了這些,再去考慮飛機本身的問題。

而且說實話,在這個年代製作飛機,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的確很難。

單單說飛行本身其實很容易,只要有發動機,知道飛機的機構原理,做出來就很簡單。

難點在於,如今沒有無線電,無法為飛行員做引導。

這就需要飛行員必須擁有極為高超的駕駛技術和膽量才行。

飛機的飛行速度是很快的,所以還需要很高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飛機的平飛速度就已經可以突破七百公里了。

俯衝速度更是已經接近了音速,只是礙於那個年代的技術限制,無法突破音障。

而那個年代的飛機,大多數的材料就是木頭!

所以現在製作飛機的前置條件是足夠的,無非就看能做到什麼程度而已了。

李月辰在自己知道的飛行型號之中挑選了不少方案。

比如說,萊特型飛機。

但來特型飛機結構太過簡陋,如今應該能做更好的。

隨後又想到了貝諾華,世界上第一架客運飛機,也是世界首條定期執行的航班。

但貝諾華飛機只能乘坐兩個人,飛行員和一個乘客。

而且速度不快,飛行距離也太短了。

考慮到如今的工藝水平,李月辰最終決定製作貝蘭卡飛機。

貝蘭卡飛機在1931完成了從日本到漂亮國的遠距離飛行。

是世界上最早的不著路遠距離航行的記錄保持者。

當然了,說是這麼說,一開始還是先製作萊特型飛機就好。

畢竟,比起飛得遠和飛得高,首先目的是必須先飛起來才行。

直接就開始玩大的,萬一到時候實驗失敗了,那可要浪費不少時間和金錢。

於是將來特型飛機的圖紙交給他們之後,李月辰宣佈放假,有什麼事情等上元節過後再說。

今天已經正月十四了,李月辰打算早點回去,晚上去街上逛逛看花燈。

明天還有煙花可以看,也不知道那幫煙花匠們經過一年的蟄伏之後今年又能做出什麼新花樣。

不過這時裴匪舒卻走了過來:“殿下莫要忙著走,今日有新器物給殿下看。”

“哦?做出什麼新物件了?”李月辰頓時來了興趣。

裴匪舒擺了擺手,後面的一個年輕人馬上推著一個四個小輪子的機器走了過來。

李月辰一眼就認出來了,的確是割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