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紙業進步(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路來到了南市,馬車的速度變慢了不少,李月辰透過窗戶觀察著多年未見過的街景。
比起小時候,街道上無疑變得乾淨了不少。
水泥路減少了天氣乾燥時漫天飛舞的灰塵,能見度一下子好了不少。
這年頭路上並沒有太多垃圾,更不存在塑膠袋之類的玩意兒,整體看上去還是挺乾淨的。
馬車緩緩在太平日貨門口停了下來。
原本這是其實是兩家店鋪的,分別買水果罐頭以及香皂和肥皂等各種日用品。
不過後來在裴清婉的經營過程中為了防止麻煩直接合並了。
如今有點像個小超市,其中有罐頭之類的高階零食,也有香皂,甘油等日用品。
若是到了夏天,這裡還會售賣刨冰,價格也不貴,中產級別家庭的小孩子還是能時不時過來買一些的。
在外面觀察了一會兒之後,李月辰並沒有下車,而是敲了敲車窗讓尹嘍茹繼續往前走了。
李月辰的大多數產業都在南市,除了這裡之外,還有太平布莊和太平書局,都在這邊。
包括她名下的茶樓酒肆等等,也都在附近坊市。
畢竟在東都,這裡算是最繁華的地方了,所以她的產業大多數也都集中在這邊。
馬車在南市轉悠了一圈之後,李月辰打算去造紙廠看看,於是讓尹嘍茹駕車去城外。
李月辰翹著二郎腿,坐在馬車裡的沙發上,一邊看著路上的風景,一邊思考著將來這城市格局怎麼改變一下。
無論東都還是長安,都是坊市制度,走在路上,兩側都是坊牆,看不到任何店鋪。
放在以前,這是為了方便打仗。
但是如今國泰民安,急需發展經濟,這樣的模式就需要改變了。
尤其是坊市制度其實不太方便,因為這種制度要求大部分的商鋪都必須開在市場裡。
其他地方,僅僅只能經營一些茶樓酒肆或者小吃攤之類的。
這就意味著民眾想要買個針線之類的小玩意兒也都要等到白天開市之後再去買才行。
而市場上午又不讓開門,僅允許經營半天時間,再加上若是住的遠一點,來回一趟著實麻煩的很。
所以李月辰的想法是扒開坊牆,開放商業,讓街道兩側可以開店鋪,經營各種生意。
坊市之內也可以多開一些小店,經營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
至於說南北市這樣的大型市場,可以參考一下未來的商圈模式,打造成年輕人的聚集之地。
其實有些事情不用她刻意去推廣,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事情會自己誕生出來。
比如說……帷幔。
李月辰的幼年時期,街上的女子都要戴帷幔的,可這才幾年啊,現在街上已經一個都看不到了。
另外就是風氣,如今男男女女十幾個甚至更多人一起出來玩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
以前民間的一些詩會之類的組織,基本上要麼都是男的,要麼都是女的。
寒食節外出踏青也一樣,都是男的一群,女的一堆。
而現在,一群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作詩或者吃飯都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
這其中李月辰的作用僅僅一點點而已,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如今皇帝是女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