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部辦公室裡,李重潤正在跟幾位參謀分析著這幾天搞來的情報。

既然一開始就知道他不會投降,當然也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

情報是戰爭的重中之重,當然不會等來了之後再開始。

真正的情報收集工作,在給李盡忠寫信的時候已經展開了。

不然早早的派偵察兵過來是幹嘛的?

而這些負責收集情報的偵察兵也將情報的收集手段分開細化。

一些比較簡單的,他們會裝作外地人,請本地的人喝杯茶,或者看到有乞丐給兩個賞錢,都能得到不少訊息。

另外就是去接觸李盡忠內部的高層,看能否套出一些情報。

當然這個操作起來就比較麻煩了,接觸的時候也要挑選好地點,防止自己被抓。

但透過這樣的手段得到的情報往往更加有用的多。

畢竟李盡忠內部也是臨時聚集起來的團體,定然不可能是鐵板一塊的。

這些偵察兵都久經訓練,而且擁有不低的文化程度。

他們也不會隨便找個人就拉攏,肯定是要經過細緻的觀察之後,確定有不低的機率才會行動。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子兵法裡會說間諜的重要性了。

《孫子兵法·用間篇》有云: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打仗你不用間諜,那你就是傻逼!

當年李重潤在軍校的時候,李月辰就給他講過戰爭中情報的重要性。

因此一開始就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

李月辰就坐在旁邊聽著他們開會,自己完全不開口插話,不過內心之中也在對李重潤的命令做著自己的分析。

同時也在看著侄子的背影,心中想著,如今的李重潤,看起來倒是有點傳說中太宗皇帝的風采了。

雖然沒有見過太宗本人,但根據史料記載來看。

太宗年輕之時,帶兵打仗,必然要親自到第一線去觀察敵情。

作為指揮官,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但他偏偏要自己去偵查敵情。

這就是兵法之中“知”的重要性。

因為戰爭的勝利必須保證決策不能出錯誤,這就需要大量的資訊來支撐。

作為指揮官,想要打勝仗,就必須做到知敵情,知地形,知天地。

而現在的李重潤,就正在跟參謀們不斷推演著打起來之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史料上關於太宗的記載也是這樣的,也難怪他會成為偉大的帝王。

甚至偉人都評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不過像歸像,李月辰可不希望自己的侄兒變成第二個太宗。

好的可以學,有些特質就不用學了。

……

在這邊捉摸著怎麼打的同時,另外一邊,東夷都護府,李盡忠也在手下商量著談判的時候應該多要點糧食,或者是萬一談判不成功,打起來了應該怎麼做。

孫萬榮倒是一直大大咧咧的:“敵軍不過兩萬,我契丹有十萬大軍,正面作戰,他們絕不是對手!”

他說這種話是有根據的,因為在他的印象裡,漢人身體素質普遍不如契丹人,再加上如此巨大的人數優勢。

就算太平公主天下第一,甚至還會什麼道法,也應該是自己這邊勝算更大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