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仙殿內,武則天看著手中女兒送來的奏疏,看完之後面無表情的放在了桌子上。

隨後輕輕的端起茶杯問道:“這制度,你之前也提出過,是打算此時就改?”

“是!”李月辰點頭回答道,“阿孃,如今這道府制度已經開始逐漸跟不上行政效率了,是時候改變了。”

一邊說著,還打算要舉例說明。

武則天微微擺手:“好了,為娘知道你要說什麼……本來還想著顯兒繼位之後再改,如今看來,是該提前些了。”

作為皇帝,她當然比女兒更清楚如今的問題。

現在的行政效率確實有點跟不上了,尤其是青島益州這類有軍區存在的地方,基本上都在跟朝廷說人手不夠用的問題。

再看看現在的戶部和兵部,人手已經比之前擴充了一倍還多。

隨著以後各項制度的完善,其他地方肯定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所以提前考慮也是應該的。

一旁的李顯回答道:“阿孃知道我能力有限,孩兒之意,不如趁著現在能改先改了吧……”

李顯聽到老媽說本來打算讓他繼位之後再改,馬上就坐不住了。

這還沒當皇帝呢就開始安排工作了,可以想象之後的日子會是多麼的麻煩。

還不如趁著現在老媽還是皇帝,提前把這事情給解決了。

省的到時候自己也覺得麻煩。

反正李顯原本就對自己的辦事能力有著充分的認識。

他知道自己壓根就不是當皇帝的那塊料,所以還不如提前解決了好呢。

聽到他的話,旁邊的武則天白了他一眼,不過也沒繼續多說什麼,反正這麼多年了,這個兒子一直都這樣,早已經習慣了。

“不過你這奏疏,寫的還是不夠完善……”

“阿孃,制度的改變本來就不是孩兒一人能決定的。此事還需要叫內閣大臣們繼續完善才行。”

武則天微微點頭:“嗯,反正要改,也不是說改就改的,肯定還要商量一段時日才是。”

“說的沒錯!”

……

第二天,並不是上朝的日子,但是以狄仁傑為首的諸位內閣大臣都被叫到了宮裡,在徽猷殿面聖。

其實在這幫大臣裡面,也就只有狄仁傑親自去過集仙殿。

其他人甚至連其長什麼模樣都不得而知。

來到了徽猷殿,眾位大臣還在互相詢問著,今天皇帝突然把他們都叫來是什麼意思。

畢竟一次性召見這麼多內閣大臣,也沒聽到有緊急軍情的鼓聲響起啊。

如今的內閣總共有十五人,一名首輔,十四名次輔。

但對其他大臣而言,內閣裡的這幫人,都要尊稱一句閣老才行。

進了內閣,就等於進入了帝國的權力中樞,雖然比以前要累得多,但管的事情也更多,權力也更大。

如今內閣,有首輔狄仁傑,有鳳閣舍人張柬之,還有禮部尚書武承嗣等人……

同時戶部尚書宣城公主和兵部尚書李月辰也過來了。

但李月辰並不算內閣的一員,她在朝堂上主要代表的是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