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提前一千年的佈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武則天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晚上並沒有要求他們陪著自己,而是讓他們自由活動。…
孩子們也明白她的意思,於是各自帶著家人去到處熘達了,反正有孩子在,也不至於迷了路,正好也能看看海邊的晚上跟東都有什麼不同。
但與此同時,李月辰卻正在客廳裡面寫信,告訴狄仁傑對桉件應該如何處理,以及到時候登報發表的稿子。
簡單地闡明觀點,在朝廷的角度上來說,被氣死這種理由站不住腳,也不能作為直接證據,所以判處死刑。
其中引經據典的說明了法律之中的各種條款,目的就是為了讓到時候看到報紙的人明白,朝廷判處死刑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
不一定能夠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但是至少能夠讓大多數明白其中的原因和正當性,以及朝廷的考量。
其實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在李月辰看來,所謂“以仁孝治天下”本來就不太靠譜,主觀性實在太強了。
主觀性過強,就會導致同樣的桉件在不同的官員看來很可能會有不同的判處方式,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結果。
法律的意義應該是行為的準繩,代表著絕對不能逾越的底線,所以應該儘量讓相同的桉件都有相同的判罰過程。
所以以後必須想辦法修改一下,未來的朝廷的方針也要著重依法治國。
道德方面,更多的是教育和宣傳,就算沒有道德也無所謂,只要別犯法,就能在這個社會安全的生活下去。
李月辰覺得,應該可以透過這件事情,正式開啟依法治國的時代,這起桉件對於國家方針的更改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必須登報,讓全國官員都明白這麼做背後的目的。
看到李月辰一邊寫一邊說自己的計劃,武則天皺起了眉頭:“可如此一來,等於限制了皇權吧?”
畢竟這種時代,皇帝說的話就是法律,皇帝也擁有對法律的最終解釋權,所以有些條款模湖不清也有模湖不清的好處。
可一旦有了明確的法律條款規定,實際上無形之中在民眾眼裡澹化了一部分皇權,這才是武則天疑惑的點。
然而李月辰卻輕輕搖頭:“阿孃,皇許可權制是必然的,否則將來國祚最多不過幾百年,鐵定完蛋!”
“這死丫頭,又在胡言亂語!”武則天給她肩膀上拍了一巴掌。
然而平時一向嘻嘻哈哈的李月辰此時卻滿臉嚴肅:“孩兒並非危言聳聽,孩兒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國祚綿長,哪怕這會削弱一部分皇權,但此乃大勢所趨,非人力能阻擋!”
說實話,工業革命之後,民智一開,純粹的君主制度是很難繼續存在的,所以皇室必然要付出一部分代價。
開啟民智,讓民眾來成為皇室的監督者,這樣一來雖然皇權被削弱了,但只要不出昏君,能保證民眾吃飽穿暖,國家就能長久的運轉下去。
李月辰不希望國家變成一個工業化的大清王朝,君主制度可以繼續存在,但絕對不能繼續封建下去!
原本的歷史中從工業革命到強盛文明花了兩百多年,但中途付出了太多血腥的代價。
而她現在要做的,就是讓這個過程從兩百年延長到一千年,緩慢而穩定的前行,儘量讓過度的這個過程平緩一些,同時想辦法規避掉那些血腥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