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公叟之怒 第一章 定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回溯,此時是武德四年十月十三的早朝之後。
中州聖都皇宮上書房,秦瑟跟史學進來到此處似乎有事要向羋臨稟報。
秦瑟向羋臨恭敬的跪拜行禮道:“臣御史大夫秦瑟叩見吾皇。”
史學進也恭敬的跪拜行禮:“臣天丞史學進拜見吾皇。”
羋臨端坐龍椅微笑著道:“兩位愛卿平生,請坐。”
秦史二人各自恭敬的謝恩入座。
羋臨態度端正的受了二人一禮後慵懶的秉性讓他不自覺的躺進了龍椅,他習慣性的食指輕彈著龍案,面帶微笑的道:“不知兩位愛卿一同前來有什麼要事要跟朕商討呢?”
史學進率先恭敬的稟報道:“報吾皇,九族之亂平定至今已一年有餘,清繳叛逆所得財貨遵照您的指示已基本上全數用於囤積物資、興修水利、改善軍備、擴充兵員等富國強兵的大事上了。這一年下來效果顯著,朝廷掌控的地區現在是倉廩充實、風調雨順、軍備完善、兵力雄厚了。”
羋臨聽到這裡神情一下子振奮了起來,他目光炯炯的道:“意思是大計可定了?”
秦瑟恭敬的接過話道:“萬事俱備,大計可定了!”
史學進也面帶喜色恭敬的道:“請陛下定計!”
羋臨一改慵姿,正襟危坐,神色肅穆的道:“好!今日咱們君臣就定一定削藩大計!”
秦瑟恭敬的道:“臣啟吾皇,如今藩王林立,最強的是南藩魁首楚王羋樞,其次是北藩領袖鎮北王羋戰,第三就是西藩的定西公羋旭,削了這三藩其他小藩都不足為懼。當下我們最緊要的事就是商榷一下這削藩從何處著手能最順當妥帖,下手的第一刀一定要穩,若是有所閃失必將後患無窮。”
史學進接過話道:“微臣愚見,楚王勢大貿然削之必不輕易從命,定然難免兵禍,楚王怕是暫時動不得,鎮北王羋戰與陛下素來交好,曉以大義或可順從朝廷的安排,臣竊以為不妨以鎮北王為先,樹鎮北王為削藩楷模必能安撫諸多小藩使之爭相效仿。”
羋臨聽到此處,皺了皺眉道:“看來兩位愛卿已經商議過此事了吧?”
秦瑟恭敬的答道:“臣與天丞確實是事先商榷了一番,若是我二人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計貿然來到陛下面前商討也不是為臣之道吶。臣贊同天丞的意見,請吾皇定奪。”
羋臨微笑著道:“嗯,天丞之言確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不過你們有一點沒有想清楚。”
秦史二人恭敬的齊聲道:“請吾皇示下。”
羋臨面帶微笑輕彈著龍案道:“鎮北王羋戰除了是藩王之外還身負一個很重要的職責,那就是支援靖曠衛抵禦北戎,如今我國削藩在即,一旦國內有變,兩位愛卿以為一直虎視眈眈的北戎會如何做?”
羋臨一番話驚醒夢中人,史學進猛然間冷汗直流,語氣驚惶的道:“戎人怕是會派遣大軍趁機來襲,若是如此的話,我蜀寧怕是要經歷一場浩劫了。”
秦瑟也有點後怕的道:“若不是前任鎮北王十萬精銳的支援我蜀寧怕是三十年前就要遭戎禍了,吾皇思慮長遠發人深省,臣等不及。如此看來鎮北王暫時不能削反而要大力安撫才是。這樣一來就只有兩個選項了,在勢大力強的楚王和孱弱衰老的定西公之間二者擇一。”
羋臨滿意的點點頭,接著他玩味的道:“秦卿一席話不是已經做出了選擇了麼?”
史學進會意一笑道:“誠如御史大夫所言,定西公年逾七十已到暮年,據說其人年高昏聵荒疏政事,手下定西衛雖有十萬精兵卻很難與我朝廷雄兵抗衡,應該會乖乖就範吧。定西衛以前是作為抵禦西蠻的生力軍而存在的,如今西蠻紛亂自顧不暇,且有我天塹軍及順天汗國十五萬大軍駐防,定西衛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不過是定西公的私兵耳。第一第二兩藩都不好擅動,削這第三也是很好的選擇。”
聽完史學進的話後,羋臨微笑著道:“定西公年老體衰,定西衛兵力孱弱正是我削藩的第一目標,此事就此定下不再多議,接下說怎麼削,如何著手。”
秦瑟恭敬的道:“是,臣以為削藩大計應從三步走:第一,以西蠻順服為由先削定西公的兵權,將定西衛的掌控權交回朝廷;其二,兵權拿回後削定西公的財政權;最後,將定西公的藩地納歸朝廷廢藩置縣。”
史學進接過話道:“御史大夫所謀周詳,臣建議選拔一能臣幹吏為特使專事定西藩國的改土事宜。”
羋臨微笑著道:“嗯,秦卿所言妥當可以按此施行,史卿心中莫不是已有人選了?”
史學進尷尬一笑道:“吾皇英明,臣不敢相瞞,聽御史大夫一番話後臣想到了一人,聖都巡城令衛方。”
秦瑟眼睛一亮道:“衛方?就是那個不畏權貴曾多次不留情面處置犯事貴族,人稱‘鐵面巡城’的衛方?”
史學進微笑著答道:“正是此人。”
秦瑟摸著額頭苦笑著道:“此人剛正不阿、不畏權勢,被他得罪的很多貴族屢次到我府衙告他的狀,可沒少給我添麻煩吶。”
史學進向秦瑟拱手施禮道:“此人算是進的門生,進代此人謝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愛惜人才,此人屢屢衝撞權貴,都是御史大夫從中斡旋才得以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