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平西稗史 第十一章 天塹蝗蟲(第2/2頁)
章節報錯
石章偉用鄙夷的眼神瞧了瞧四人,一臉不屑的冷哼道:“哼,你們四個想得美,我老石還沒吃飽呢,哪輪得到你們?”
“夠了,吵什麼?有你們打仗的時候!現在都聽大人示下!”王黎適時的呵斥了五人幾句後恭敬的對趙開源行禮請示。
趙開源見狀和顏悅色的道:“很好,趙某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人人想戰,人人要戰!很不錯!今天我要跟你們說的就是,從即日起,你們五個師自行安排操練事宜。目標是除了自己人以外的其他任何目標。”
蘭超聞言不解的問道:“自己人,那麼什麼叫自己人?”
“蠢,朝廷的人就是自己人!”石章偉事先聽王黎說起過此時,他裝模作樣的向眾人解釋起來,順便還嘲諷了蘭超一番。
蘭超見狀不忿的回應道:“切,拽個什麼,要是老子先去,肯定比你幹得好!”
趙開源擺擺手,微笑著的勸撫道:“兩位師帥勿要窩裡鬥,石師帥說得對,除了朝廷的兵馬、我蜀寧朝的百姓,其他都可以成為我們操練的目標!把你們的勁頭用在對外上面吧!”
“是,大人!”五個師帥都異口同聲的回答。
趙開源見狀滿意的點點頭後神態肅穆的叮囑道:“另外切記,出去操練不可全軍出動,每個師頂多出去一半人馬,一定要餘下一半人馬好好守關。如果安排不當,我天塹關就成了一座空關,萬一有敵來襲,被奪了關,我趙某人、王大帥以及你們幾位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對,切記不可一窩蜂全部出去,出去的計劃得事先給老子稟報,包括動用多少人,敵人實力如何,何時去,何時能歸,都要讓老子要有個譜,老子準了你們才能去施行!”王黎聞言也嚴肅的補充著。
“是,末將謹記!”五人神色肅穆,語氣鄭重的異口同聲如是回應。
趙開源滿意的擺擺手道:“那你們先散了吧。”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天塹關的私掠活動非常平凡,他們猶如蝗蟲一般襲擊著一個個天塹關周邊的西蠻小部落以及過往的楚軍運輸隊。
石章偉有過一次搶掠經驗,在此基礎上他對計劃做了更完善的修正,搶掠西蠻的時候他部隊的人就穿西蠻戰士的衣服,即使留有活口也只能從衣服上看出他們是西蠻某個部落的戰士,而不會與南國戰士聯絡起來。搶掠楚軍的時候,他則將部隊打扮成了山賊馬匪的模樣,本來貴省天高皇帝遠,山賊和馬匪就非常的多,楚軍也懷疑不到他們頭上來。
其他四個統領見這個法子很有效,都有樣學樣大搞“化妝操練”。
很長一段時間裡,天塹關周圍的馬匪和山賊那是異常的多,多到真正的山賊馬匪都異常興奮的四處掠奪。讓人沒想到的是師帥任強是個正義感很強的人,既然大帥他們說了,是除了自己人之外的任何目標,與其搶那些無辜的牧民和運輸隊,還不如去清掃山賊呢。他發現其實打擊山賊、馬匪的收益也不比搶小部落和運輸隊伍差多少。
於是,山賊響馬們遭到了毀滅性的清掃,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被剿滅,到後來他們都乾脆解散部眾化整為零的四散逃去了。
逃出去的山賊響馬們還給任強取了一個響噹噹的綽號“鎮天幕”。
總的說來,天塹關的軍隊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還是掠奪的西蠻小部落和楚軍運輸隊。有看官肯定要問,難道他們運氣就那麼好,這麼搶人家的小部落和運輸隊,西蠻和楚軍都沒點脾氣,就聽之任之不管不顧的?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西蠻胡蠻部作為天塹關附近草原的宗主在發現自己手下的很多附庸部落一夜之間被什麼人清洗得乾乾淨淨後,馬上做出了反應。他們派出了五千餘人的騎兵隊伍在草原上游弋巡邏想要找出兇手。蘭超部派出新組建的一千騎兵旅剛好遇上這五千蠻族騎兵,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立馬開溜,但還是晚了,他們被追著殺,最後只有三百餘人逃出生天。
蘭超得知訊息後很是肉疼,他立即通知了關上,關上因此對西蠻的‘操練’消停了一段時間,轉而跟任強一起狠狠的清掃山賊馬匪,不然憑任強派出的幾千人,怎麼會打得天幕山脈的數萬賊寇解散逃逸呢。
楚軍在吃了幾次虧後,也加強了對運輸隊伍的保護工作,從原來的五百人的衛隊增加到了一千人,大大的增加了天塹軍襲擊的難度。甚至憤怒的楚軍也加入到了對賊寇的清掃工作,天幕山脈楚國段的賊寇就是他們打垮的。
不過,總的說來天塹軍的私掠活動是成功的,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他們搶得了兩萬多匹戰馬,牛羊近五萬餘頭,財貨無數。在蘭超隊損失了新建的千人騎兵隊後,趙開源將軍需處的戰馬留了一萬匹好馬,其餘的全部發放了下來,每個師營都有了兩千人以上的騎兵隊。
天塹軍從戰力、戰心、財力上都得到了飛躍般的提升。
在野史中,蜀寧朝的文人們對趙開源這種行為是很不齒的,因為“掠奪”這兩個字屬於草原野蠻部落的標籤,現在居然在華族的軍隊上出現,這無疑甩了一直用文字批判草原野蠻掠奪行為的華族文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於是乎,他們在日後得知這個事情時,一臉鄙夷很是不恥的在自己的筆記中諸如此類般的寫到:“年月日,天塹蝗蟲掠西蠻查哈部,斬盡殺絕,無一活口,其明曰練軍,實為斂財,此等惡行慘絕人寰,天理難容,必遺臭萬年耳!。”
這段時間的天塹軍被後世史家心有靈犀不約而同的統一稱之為“天塹蝗蟲”。
“源自經略天塹,終日苦思練卒之法,遂得,謂之野戰操練。此後源常用兵出關練戰,或襲西蠻,或擊賊寇,或擾楚藩。數月後,得頗豐。帝聞之,大讚源有經天之志,緯地之才,乃曠世能臣也!”《蜀寧史•趙開源傳》如是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