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是誰呢?

這個問題,安國公很想弄清楚,自春華四人入宮以來,事情的發展便完全脫離了他的預料,如今,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往下了。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訊息流出,安國公的茫然很快便被各種毒計取代。

攝政王昏迷不醒,寧無憂毒入肺腑,雖不至於喪命,但要想養好身體,不傷子嗣能力,起碼得花五年時間,慢慢調養。

太醫院的人說話總是留三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以,所謂的“五年時間”也許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寧無憂為此大發脾氣,發落了一批人,鬧得宮裡人心惶惶,攝政王府亦是滿滿的怨氣,明眼人都看得出攝政王府這是對陛下不滿呢。

據說寧朵兒已經做好最壞打算,她身邊親近的侍衛悄悄的騎馬離開了,許是想向外求援。

舒湘語身邊的老嬤嬤私下派人備了白喜事所需的物件,說是為自個兒準備,但她到底奴才身份,何至於買這麼多?

禍害遺千年的攝政王似乎真有可能挺不過去,一旦他身死,攝政王府在寧朵兒的帶領下定不會善罷甘休。

這些訊息不單使安國公坐不住,便是一些同樣打著待寧蕭離開或死去,就立刻爭奪權勢的人也沉不住氣了。

千載難逢的機會面前,聰明卻缺了一分果決的人依舊隱忍不動,唯恐步入死局,想再觀望一段時間。

既聰明又果斷的人則尋了同夥,意圖搶佔先機,先下手為強的道理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若出手夠快,定能一舉除掉寧蕭和寧無憂,無論是害死昏迷的寧蕭嫁禍給寧無憂,還是毒死寧無憂,皆可徹底的攪亂局勢。

渾水摸魚的那一刻,誰摸到最大的魚,誰淪為大魚腹中的亡魂,便看各自的本事了。

便是安國公也受到了某個人的邀請,很是震驚了一番,原以為自己藏得夠深,卻不想有人藏得比他還嚴實。

若非寧無憂和寧蕭先後出事,只怕一直到最後,安國公都不知皇城窩著如此多的豺狼虎豹。

意圖在寧蕭和寧無憂病弱之際奪權的人如今冒出了一個定國公,定國公和安國公一樣,同是空守著祖上之名的無權者。

但定國公要比安國公好一點,起碼定國公曾在戰場上創下功績,是個有真本事又有一定勢力的能人。

若不是攝政王身邊厲害的武將太多,隨便拎個出來就可輕鬆化解齊國對外的危機,定國公怎麼也能闖出名頭。

自覺能力出眾,奈何懷才不遇的定國公素來不滿攝政王獨攬大權,更不滿對方如同兒戲一般的換了一個又一個皇帝。

恨意早在心中滋生,長年累月下來,便漸漸的失了控。

可比起安國公私下裡承認自己就是野心十足,貪圖權勢的表現,定國公自認一片忠心,所作所為全是為了齊國的未來。

攝政王橫行朝堂多年,臨了臨了,卻想拍拍屁股,全身而退,攜帶家眷遠赴海外生活,呵,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不願攝政王好過的定國公只想在局勢混亂之際,要了寧蕭的命,再扶持一個他認為更有資格的皇帝,穩住齊國的江山社稷。

但他一個人顯然是獨木難支的,便想著拖安國公等同樣不甘於現狀的人下水,便是日後敗了,也有人給他頂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