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北城大獲全勝,兩部慘敗,跑不快的或是被殺,或是被俘,跑得快的則灰溜溜的逃回大草原,徹底淪為各部落笑柄。

這一戰載入史冊,是安國勝得最漂亮的戰事之一,但對吉濟部和堪羅部來說,則是永生難忘的恥辱。

若是單純的敗了,也就罷了,偏偏兩部輸得那麼難看,那麼狼狽,叫人想想都覺得心頭火起,無力發洩,何況旁邊還有個安國時時刻刻的提醒他們?

吉濟部和堪羅部本為利益聯盟,如今好處沒撈到,更丟了那麼大的臉,在記恨北城將士的同時,也遷怒了彼此。

是以,兩部聯盟關係破裂,又因吉濟部三王子橫死,線索指向堪羅部,引得兩部內訌,紛爭不斷,甚至波及了整個大草原。

也間接保證北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得以維持安穩平和的生活,戰事不興,百姓不苦。

安居樂業的北城百姓茶餘飯後總會談起吉濟部和堪羅部丟大臉的事,說一次笑一次,足夠他們樂呵個幾十年了。

被俘的兩部士兵在經過一番拉扯後,或是給贖回去,或是和被俘的北城士兵做交換,或是留在北城充作苦力。

反正活兒那麼多,不愁找不到最累人的給他們幹。

而在他們幹活的時候,總有人囂張的跑到附近觀看,就想看看他們這次穿衣服了嗎。

“……”對此,充作苦力的兩部士兵那叫個憤恨,心裡罵罵咧咧,面上卻強撐著平靜,假裝什麼也沒發生過。

戰後事宜安排妥當之際,謝武將軍終於抽出時間見了寧蕭三人。

根據三人所述事實,及他派人調查回來的結果,加上三王子的頭顱為證,謝武將軍再如何不可思議,也只能相信三個少年人真的左右了整個戰局。

後生可畏也!

三個少年人,謝武將軍比較熟悉吳煊,有聽過他的一些事,若非遭逢變故,他現在應該是在皇城軍營裡歷練。

按著吳將軍給他布好的路線,一步步的向上走。

至於寧蕭,在此之前,謝武將軍便已知曉這個所謂的草包,其實胸有溝壑,算是個人才。

不曾想,寧蕭竟這般膽大,孤身一人刺殺三王子不說,還差點滅了吉濟部和堪羅部的主要兵力。

可若不是他使出的連環計,鬧得兩部混亂不堪,狼狽逃竄,北城很可能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兩部說來便來說走便走了。

在謝武將軍打量三個少年人的時候,寧蕭也在觀察他,這個原劇情裡的又一個悲情人物。

眉目堅毅,眼神略冷,略顯纖瘦的身材透著一股韌勁,是個氣息懾人,氣場強大的將軍。

許久,謝武將軍終於開口。

按理說,寧蕭立下大功,當替他表功,重重的賞,仔細打造一番,又是個風雲人物,足以為軍中英才樹立榜樣。

但為了保護寧蕭,避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為了利用三王子的死挑撥草原各部落的關係,謝武將軍便壓下了這事。

明面上,寧蕭和吳煊師子夢一直都在北城軍營,從未出去過,被俘一事無從談起。

所以,吉濟部三王子死前和俘虜尋歡作樂的事,跟寧蕭三人沒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