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垮臺只是時間問題,現在南宋北燕的格局已經穩定。

而且不用楊鴻儒揮師南下,大宋自己就快把自己玩沒了。苛捐雜稅、吏治腐敗、地主貴族階級兼併土地···和北燕比起來,南宋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尤其是在慕容復和喬峰的艦隊在聯手封鎖了大宋的海路之後,南宋的日子過得更是一點不如一天了。

楊鴻儒這邊則在一邊發展一邊西進,河套、河西走廊、乃至天山地區都被劃歸北燕版圖。

雖然現在北燕的地盤還是沒有曾經的大遼大,但是北燕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經過大力開發的。不是像大遼那樣跑馬圈完地就不管不顧了。

而且雞賊的楊鴻儒在大宋的海邊設立了流民接收站。只要你能來到流民接收站就能被接到大燕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廣大大宋的勞苦大眾恨不得插上翅膀歸屬大燕!同樣的漢民族文化圈,同宗同源的生活方式讓南邊的人民歸屬感很強。

楊鴻儒在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點點地大宋削減著大宋的實力。不是打不過去,而是大宋這個國家不適合直接打北燕和大宋都是華夏兒女,同室操戈之戰怎麼打都是虧。

楊鴻儒不打不代表沒人起義在大宋腐朽統治的江南地區,終於還是爆發了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

活不下去的農民失去了土地之後無比憤怒,只能抄起武器反抗朝廷的統治。他們的進攻路線格外明確自西向東!

只要他們打到東邊的海邊,就可以等待著北燕的船隊接走他們過好日子了!

以前,大宋的各州府都阻攔著農民外逃。普通農民勢單力孤,但是當這些農民匯聚成滾滾洪流之後,路過的農民都加入了東進的大軍。

楊鴻儒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都懵圈了這是什麼節奏?武裝抗爭投奔大燕?這操作也太搞笑了!

根據探子的訊息,此次農民起義大概攜捲了精壯農民六十多萬,還有八十多萬的老弱婦孺。

這麼多人咋運送啊!

慕容復和喬峰的海船一次能運送三百多人,超載之後能運送五百多人···上百萬人也需要運送兩千多次!

大燕海軍可沒這麼多船!只能辛苦慕容復和喬峰加加班多跑幾趟了!

大燕海軍現在有戰艦三百多艘,運輸船七百多艘。全部動員起來所有的艦船之後,只要運送三回就能把所有的流民全部運走。

最馬蚤的操作是,這些農民在路過長江的時候,直接在長江周圍砍樹。這些樹順流而下來到了長江口,然後被大燕水軍撈起來放在岸邊晾乾。

這個年代的農民除了會種地之外,木匠、泥瓦匠、手工活都會不少!

這上百萬人當中是真的有造船工匠。他們在第一批人被運走之後,剩下的人就地造船,什麼平底船、尖底漁船、木排都被造出來了!

也真是難為這些人了,他們是多不想在大宋生活啊!

這百萬人對於大燕來講是一個良好的人口補充。不過這百萬人肯定不能安排在一塊,因為他們可是有前科的。

萬一大燕哪條政策不符合他們的心意了,再聚集起來鬧一番誰也受不了。

所以楊鴻儒把他們打散到各個州府縣城,基本保證每個村都要有外來戶。這些外來戶也能改善當地的人民結構,防止基層的宗族勢力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