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試了幾下,滿意地點點頭,這才把話筒遞給楊鴻儒。

楊鴻儒清清嗓子朗聲道:“今天,是個特別的曰子!我們超時空多國多國聯合部隊在這裡進行一次意義長遠的軍事演習。這次演習旨在提高我們聯軍的聯合作戰反孔能力,多兵種配合,快反應以及現代化……”

小強悄悄耳語道:“老大...少說幾句吧!再扯出人質營救來什麼的咱們下一步就被動了。”

楊鴻儒點點頭:“我宣佈!演習開始!”

背景音樂是經典曲目《分列式進行曲》和《運動員進行曲》。

在慷慨激昂的樂曲聲中,秀秀接過麥克風以飽滿的熱情解說道:“率先進入我們眼簾的是秦朝的遊騎兵。他們鬥志昂揚精神振奮,他們是最早一批優秀軍人的典範。為了國家,他們披肝瀝膽艱苦奮鬥,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在他們手裡,就是著名的秦弩。這種跨時代的遠距離武器在統一戰爭以及後來的對匈作戰中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隨著秀秀的解說,5ooo名秦朝戰士騎在沒有馬鐙的馬上。

其實,他們在聯軍駐紮的過程中與蒙古人有了接觸。在接觸過程中他們大部分人已經掌握了馬鐙的使用和製造方法。

這東西更重要的是思路,即使秦朝的鋼鐵冶煉水平一般,用青銅也能造出來合格的馬鐙。但為了保持原汁原味,他們還是維持了以前的習慣採用無馬鐙騎乘。

秦軍將士們配合著秀秀的介紹,5ooo名秦軍先集體向主席臺敬禮,然後整齊劃一地向立在3oo米以外的無數稻草人斜舉硬弩,一邊呼喝著“大風大風大風”,一邊扣動弩機。

緊接著“嗡——”的一聲,蝗蟲叢集一樣的弩箭划著銳利的拋物線密集地射在稻草人身上,幾千具稻草人身上插滿了箭矢,讓人觀之不寒而慄。

秦弩的結構簡單,為了改進秦弩的射程,湯隆以及聯軍當中的軍械設計師對秦弩進行了結構化的改善。

最開始的秦弩只能精確打擊一百五十多米的敵人。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秦弩的射程已經超過了三百米遠。

這種射距在冷兵器時代簡直就是敵人的噩夢,也就是秦弩上弦賊慢,不然的話這玩意比來復槍都好使!

秦軍退場,毛遂接過話筒,用渾厚的男音道:“緊跟在秦朝勇士身後的是5ooo名百戰百勝的楚軍士兵,他們曾破釜沉舟以一敵百,創造了歷史上最為耀眼的戰績,他們註定永遠名垂史冊!”

5ooo名楚軍在毛遂的介紹當中向主席臺敬禮,然後高呼“雄楚必勝”之後退場。

秀秀適時地接過話筒,柔情款款地道:“現在,盔甲鮮豔武器繁多的唐朝混合軍團5ooo人從我們面前經過。透過長期的對突厥戰爭,唐軍已經有很成熟的混合作戰經驗......”

唐軍因為採用多兵種混合編隊,所以上場檢閱計程車兵中有騎兵也有步兵。

這些士兵在包收並蓄兼開放的唐朝長大,知道這個場合其實不用太嚴肅。

其實這樣更能彰顯強國風采,所以戰士們一點也不拘謹。他們面帶微笑地跟主席臺揮手致意,有的戰士還衝兩邊人群裡的熟人打著招呼。

羅成和李元霸也騎在馬上混在隊伍中,不過他們這些熟臉常常能引起聯軍裡士兵們的歡呼。

唐軍過完是2萬人的宋軍步兵方陣。趙匡胤手下並不是沒有騎兵,但他這次派出的多是重步兵,他是想以此告訴世人步兵並不是不能打硬仗。

有一說一,盔甲厚重、盾牌巨大的重步兵組成的方陣的確是騎兵的噩夢。

毛遂用興奮的聲音道:“下面我們看到的,是算半個東道主的宋軍將士。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經過主席臺前,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經濟展的一個里程碑。守衛著她的,是百萬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鐵血男兒。在他們入伍的第一天,他們就曾以鮮血起誓:要讓一切敢於挑戰祖國尊嚴的敵對勢力灰飛煙滅!”

毛遂的話音剛落,兩萬宋軍齊聲喝道:“我皇英武!”

徐得龍帶著3oo就跟在宋朝大部隊後面。雖然年代不同,但是他們還是朝廷治下的官方戰鬥序列。和自立山頭的梁山、方臘不同,他們也是官軍。

背嵬軍小跑踏步,喊著一二一的口號,以神秘而含糊的特種作戰部隊身份一閃而過。

還在主席臺上坐等著自己隊伍的胡一二一錯愕地站起來向他們致敬,一邊喃喃道:“這幫小兄弟怎麼跟我那麼鐵呢——我以前認識他們嗎?”

老胡的表情看起來賊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