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他在造大炮的時候,斡旋造化的水平只能造出一個個零件或者一部分炮管,mp上限讓他無法將大炮直接成型。

所以只要不爆發大規模群毆,楊鴻儒的“單體治療術”還是很給力的,當一個隊醫綽綽有餘。一場馬球比賽不可能讓上百人進行混戰。按照標準的規則,比賽氛圍甲、乙兩隊,每隊有十人參賽。

馬球每支隊伍的人數正是行伍當中的一什之數,這也是馬球源於軍中的證明之一。

因為楊鴻儒改進了運糧車的軸承結構並吸收了一部分山匪為民伕力工。所以他們每天能節省出小半天的時間休息、訓練。這也為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軍營娛樂活動奠定了時間基礎。

如果他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趕路上邊,那還比個雞毛的賽?老老實實走路就完了!

一般他們都是上午走路,下午休息不能再快了!如果他們再提速的話,很容易攆上前邊的大軍。運輸隊走在作戰部隊前邊?等著被敵人消滅嗎?

為了讓比賽更加正規,楊鴻儒和什長們坐在一塊認真研究了一下比賽規則。勝負如何界定,積分如何計算,如何晉級、如何排位都在討論範疇當中。

最具有借鑑意義當然還是歐羅巴的俱樂部模式,這種積分制模式能讓更多的隊伍參加比賽,而且評獎評優更加的合理。

經過討論:全幢士兵分為十隊、兩組進行比賽。每一賽季採取積分排位制決出冠亞季軍。作為幢將的楊鴻儒會為優勝隊伍頒發獎品和獎盃。

在比賽前,楊鴻儒需要進行馬球規則普及以及技巧訓練。他不可能讓一幫啥也不懂的傢伙直接比賽,這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

別忘了,幢裡邊除了楊鴻儒這個幢將之外,還有幾個將軍派來幫他帶兵的老軍卒,這些老騎兵可是馬術高手,打個馬球跟玩一樣。

所以他們都是裁判組、教練組的成員他們年紀最大,也最能服眾。在幢將的領導下,是絕對不會吹黑哨的。

看著熱火如荼的馬球訓練,跟在楊鴻儒身邊的花木蘭眼巴巴地看著。

楊鴻儒好笑問道:“你也想玩?”

花木蘭連忙點起小腦袋:“嗯嗯...可是我們沒隊伍呀...”

“沒隊伍?誰說的?咱們的隊伍是最強的!”楊鴻儒騎在胖胖的背上環著胳膊道:“我這個幢將再加上你這個親兵以及一眾老兵...這個陣容堪稱魔王級了吧?”

花木蘭瞠目結舌,還能有這種操作嗎?這樣的陣容哪個隊能贏啊!就像學校內部的班級足球比賽的時候,你把皇馬俱樂部請來了...這是不對等?這簡直就是欺負人!

“我們在開會的時候商量好了,為了增加聯賽的趣味性,在抽籤的時候會加上教練隊...如果哪個隊伍抽到教練隊算是運氣贏了加分,輸了不扣分。”楊鴻儒解釋道:“你這個幢將親衛自動被歸屬到教練隊...所以你也不用擔心沒有比賽可以打。有你上場的時候!”

花木蘭一聽高興壞了,原來自己也能參加嗎?真是太好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