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這幾天,前面村子裡忙的熱火朝天,後面安靜的山谷裡,小院裡的麻將打的也是熱火朝天,人手不夠的時候,那位大著肚子的吳江雪都被叫來了湊手,幾個人玩的是不亦樂乎,每天都是這樣神仙般的生活,短短七天一瞬也就過去了。

今天就必須要走了,姚遠在前面開會,騰不出時間,顧冬雨就開車,送自己爸媽進城回家,兩位媽媽還依依不捨的,約著下個週末繼續戰鬥。

姚爸爸、姚海洋則帶著兩個農民樣的漢子,在櫻桃園邊上東看看、西看看,準備找個地方建大棚。

山谷裡都是水源保護區,禁止搭建永久建築,但是這難不倒一心想蓋個蔬菜大棚的姚海洋,他就往下游去找地方。

原來水庫下游曾經耕種過,但是後來又被退耕還林了,當年耕種的土壤層還在,看上去還挺肥沃,就在林間空地,搭起幾個蔬菜大棚那是富富有餘。

姚海洋是個閒不住的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雖然身體徹底垮了,但是也攔不住他想要搞事情。

姚遠跟他老爸商量好了,把後勤生產基地主任這個名頭給了他,交給老爺子十萬元的建設基金,讓他把基地的養殖業和種植業搞起來。

名頭說的挺大,其實就是負責管理櫻桃園還有園裡的那一百多隻走地黃油雞。

老頭心很大,主動要搞一個蔬菜大棚,說是要把廚房的蔬菜供應給攬下來,再有富裕就可以拿到街上去賣!

老頭能有這個心思當然好,有點事幹,每天能運動、運動對他的康復肯定是好事。

這些天姚遠不斷地上網去查,發現有好些癌症患者術後都恢復的不錯,總結他們的經驗就是一要心情好、保持樂觀,還要配合一定的運動。

沒有什麼運動比每天在充滿負氧離子的山谷裡種菜再合適的了,但是姚遠還是叮囑老爸:“菜能不能種出來沒關係,一定要把蘑菇種好,蘑菇有抗癌作用,以後種出來的蘑菇就是你的口糧了。”

村裡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農家院忙乎,去招待客人,尤其是那幾位家裡有地,真正種地的農民,現在正是農閒季節,姚海洋乾脆透過張村長,出了每個月四千的高工資,請來幾位做幫工。

如此這樣,退休手續辦完沒多長時間,他的隊伍又拉起來了。按照姚海洋的說法,這次帶的是僱傭兵。

也不知道姚海洋從哪學的那些農場管理理念,快七十的老頭子還挺尊重科學,大棚沒蓋起來之前,人家就知道把土壤送到農科院裡找人化驗,並且請專家給做分析,出報告,選品種,一共就那麼一畝八分地,弄得還挺正軌。

每天還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的這塊地,要做到真正的有機栽培,就連農具都要和村裡的區分開,不能混著用。

姚遠看著老頭越折騰,自己心裡就越高興,因為眼看著每天老頭在那裡忙乎,到了飯點胃口也就好了,吃飯吃的就香,每晚上睡覺睡眠質量也就好了,呼嚕打的震天響。

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的人,都會有一段失落期,而姚海洋就因為有了這一畝八分地還帶了兩個伺候地的老把式,居然就過得很開心。

在他心裡,這裡儼然已經是一塊大農場,否則沒法解釋他書桌上那高高的一摞書和資料,都是有關種植栽培還有養殖的專業書籍,不管理個上千公頃規模的專業農場,好像也用不到這麼多的資料。

山上的色彩更熱烈了,爬山虎、楓樹葉紅的鮮豔似血、銀杏葉也變成了明亮金黃、而姚遠尤其關注那已經不留一片葉子,光禿禿的柿子樹,同樣金黃的柿子狀如磨盤,還在枯枝上掛著,像個小燈籠。

姚遠就盼著,趕緊經一場霜,經過一場霜打過後的柿子就會被採集到廚房,進冷庫儲存起來,這種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一定要珍惜,來年氣溫再次回暖後,廚房就又會多一道拳頭產品,還是人見人愛的凍甜品!

安逸的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夜深人靜,家人都睡得很香……

姚遠卻突然覺得睡不著,瞪著眼睛望著天花板發呆,過了一會兒便悄然起身,伸手從桌上摸出一盒煙,再抓起手機,想了想又往身上加了件外套,然後便偷偷溜進了廁所......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