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帶交給他的時候,他就樂蒙了,沒想到送出去的東西還帶能回頭的,有了這首歌,咱“小院西餐廳”的廣告就算是行了。

一高興就給江文那頓滷煮免了單,還拎了兩瓶瓶酒跟人家喝了兩杯。這個時候這位名演員還剛剛出道,一副平城大男孩的樣子,估計也還沒來得及跟那位影后搞在一起呢。

姚遠兩杯啤酒下肚,就忍不住:“我說,要是以後你出息了,能不能好好拍拍咱這個老平城,就是民國年間的平城,當初城牆還沒拆的時候,那時候的城市多有味道啊,紅磚綠瓦的建築,尤其是一下雪,簡直是沒治了,可惜現在城牆都拆了,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了。”

江文舉著杯子就有點懵,這個滷煮攤子怎麼就覺得有點怪?還民國的平城,你個小攤販,看上去比我也大不了多少,怎麼那麼沒譜?滿身下水味兒,搞得還挺文青?

江文跑過來送這個磁帶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從姚師傅這裡拿到這首歌,現在成品做出來了,當然要給姚師傅送來一份做紀念。至於什麼叫做版權?那就呵呵了,誰也不知道版權那是個啥玩意。

姚遠就開心,只要用這首歌為主打,帶上幾句簡單的廣告語,不愁觀眾記不住咱這個“小院西餐廳”。至於這首歌倒底是應該屬於誰?能不能拿到電臺、電視臺播放,姚遠就覺得不重要。

於是,電視版的廣告最終定稿就是這樣,簡單粗暴,半首小蘋果的唱跳,再加上中英文兩句歡迎詞就是全部了。

其實這也已經不簡單了,就電視臺那位導演都說了,跳舞的這位洋妞,長得已經夠吸引眼球,跳的又是迪斯科眼下正流行,姚師傅出的主意也好,前面一位洋妞領舞,後面是一堆大嫂、大媽的服務員,穿著工服跟著一起跳,那個畫面已經很惹眼了。

再加上鏡頭前面那五爺穿著他那件大袍、再架個鳥籠子、邁著四方步施施然走過,大背景又是在一箇中式院子裡,中西結合反差有點大,還帶了些時空交疊的味道,就這個鏡頭就算用在大電影裡都得出彩,何況只是一個小餐廳的小廣告。

......

第二天張高官上班,坐上車,路上有點堵車,轎車就在腳踏車洪流裡慢慢行駛,開車的司機應該是心情不錯,嘴裡居然哼起了小曲。

張老爺子看著窗外,突然就問:“你也看那個廣告了?”

司機劉就納悶:“領導您說啥?什麼廣告啊?”

張老爺子:“你剛剛唱的是不是什麼小蘋果啊?”

司機劉就想起來了:“對不起領導,我剛剛走神了,好像是啊,就是那個什麼小院西餐廳的廣告,在電視上播了好幾遍,剛剛來接您的路上,收音機裡也在放這個歌,我就一不留神唱了出來,對不起領導!”

張市長就無所謂:“對不起什麼,專心開車吧!”

心裡就暗暗琢磨,這個廣告真的有點意思,可能不是那麼簡單,一家開在中式小院裡的西餐廳,中西結合倒是挺有意思。

就吩咐司機:“小劉啊,你知道廣告裡的這家餐廳在什麼位置嗎?是什麼人開的?”

聽到領導發問,司機劉撓一撓腦袋:“不知道,要不我下來打聽一下?”

張老爺子不置可否,沒有回答。

領導沒回答,咱可不能不把這事當個事,萬一領導再問起,那可就被動了不是?把領導送到政府辦公樓,司機劉一個電話就打給了甘機口街道辦事處,那裡有咱的前戰友,依稀記得那個餐廳廣告裡說是在西城門附近,想打聽點事就問問街道辦事處的人唄,那還不容易。

......

等到晚上,接了張老爺子下班,看著領導精神頭還不錯,司機劉就向領導彙報著:“領導,您早上提到的那個‘小院西餐廳’還真是挺不簡單,它位置就在西城門內,是由一個待業青年開的,那位待業青年姓黃,是軍烈屬,家裡長子前年在南邊戰場上犧牲了,家裡就剩了一位老母親,二兒子還在家裡待業。就是他不等不靠的,靠著自己奮鬥,開辦了這家西餐廳,還是跟外交學院的一位意國專家,一起合股開的,準備在十一開業。”

張市長就靜靜地聽著。

司機劉接著說:“那位小黃開餐廳招工全都是從街道上找的下崗職工,一下子就給街道解決了三十多個下崗工人再就業。”

張老爺子睜開眼睛,有點意思,不只是廣告有點意思,這個餐廳也有點意思,如今下海大潮中,人人為了掙錢奮勇爭先,一個軍烈屬自謀職業不稀奇,還能帶動街道,一起奮鬥就有點意思了,裡面還有意國人參與?這會不會是宣傳改革開放的一個好標杆?

張老爺子就留了點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