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牧民農家樂(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河九曲十八彎,一路東去,含沙量極高的河水曾經給兩岸帶來無數災害,只是到了近年,才在人類的馴化下安靜了下來。
所以有句古話叫做:黃河百害、而唯利一套,這個一套大概指的就是寧省附近這個河套地區,因此,在寧省這一代,居然就有了個“塞外江南”的美稱。而隨著近年來對黃河溼地的保護,這個“塞外江南”就顯得更加名副其實!
高速路兩邊時常可見的水面和蘆葦蕩,就讓謝老師不禁感嘆,好像又回到了水鄉江南。
但是看著兩側那蘆葦就在風中搖晃,就知道,畢竟還不是江南那溫柔水鄉,這裡的風有點大、有點硬。
哈巴湖位於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的過渡處,地貌有些荒涼,大片的土地上只是星星落落的長著些衰草,有頑強的胡楊生長,只有靠近水邊的地方,草木才茂盛些,草場中間,幾頂白色的蒙古包很是顯眼。
大狗的徒弟巴宇的家就是在這幾頂蒙古包裡,不只是家,還是個能接待遊客的牧民農家樂。
突然聽到師傅要來,巴宇樂壞了,早早的就開著他的麵包車,跑到高速路邊去迎接,見到自己常師傅上來就是一個熊抱。
巴宇是蒙古人,從這個姓上也能推斷出。大概是被這西北的風吹日曬摧的,壯實的漢子臉上已經有了些皴紅,完全看不出曾經在城市裡生活的樣子。但是一口的普通話說的很是標準。
一到巴宇的家,也就是那幾頂蒙古包,大狗看見徒弟孝敬的黃河大鯉魚還有黃河鯰魚,就躍躍欲試想下廚親自料理。
姚遠就袖手旁觀,看著巴宇升起炭火準備烤羊背,發現他就是簡單的給羊肉上面給了點底口,連醃都沒醃就直接上火開烤,就這麼簡單直接,果然是對食材有信心啊,烤灘羊背就這麼簡單?
倒是在煮手把肉的大鍋裡,姚遠發現了一點不一樣,一根木棍子就跟肉一同煮在鍋裡。
巴宇看他好奇,就大方的介紹:“煮手把肉的時候,裡面放一根松木棍子,是我家的一個秘訣,煮出來的肉味道會不一樣。”
蒙古包裡,胡一佳看著滿桌子的琳琅滿目,就嘆氣:“巴宇,我怎麼覺得我們就跟蝗蟲一樣,來你這裡做客,這麼吃還不得把你給吃窮了。”
巴宇憨笑:“胡老師您別客氣,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自家養的,也都是我們當地的特產,你們好不容易來一趟,總要都嚐嚐。”
乾燒黃河大鯉魚、蒜燒黃河鯰魚、紅棗燉灘雞、清蒸稻田蟹、手把灘羊肉、烤羊背、每一道都是橫菜,胡一佳也是識貨的,知道這些菜如果放在餐廳裡去賣,每一道都肯定價值不菲。
巴宇說的就憨厚:“羊這個是自家的、螃蟹也是自家的、雞也自家的、大米也是自家種的,所以不值幾個錢,師傅來了就應該儘量都嚐嚐。”
灘羊肉果然就是不同凡響,不愧乾隆皇帝曾經給它定義為“天下第一羊”的美譽,姚遠伸手就奔那個手把肉,迫不及待的就像嚐嚐,煮羊肉裡面放了一根松木棒子,會是什麼效果。
江南人都愛魚、愛吃魚,謝老師的筷子就在那盤乾燒鯉魚和蒜燒鯰魚中來來回回,翻翻撿撿,吃上兩口咂摸咂摸嘴:“怎麼都有那麼大的土腥味?這個魚做的是不是不對頭?”
大狗、常洪亮臉上就掛不住:“不會吃別吃!這是真正的黃河野生鯉魚和鯰魚,巴宇找來可不容易!”
巴宇就笑的憨厚:“謝老師說的對,好多初次品嚐黃河鯉魚的都有這種感覺,但是吃上幾口以後就明白這種魚的獨特之處了,這也是黃河鯉魚珍貴的地方,做不得假。”
謝老師就將信將疑,再把一大口魚肉送進嘴裡:“真的是哎,是有種特別的鮮味,不對,是香味,越嚼越香。”
大狗嘿嘿嘿的樂著:“你個南蠻子,今天能吃到野生黃河鯉魚,就多虧了巴宇,以後離開這你要是再想吃這口,可真沒地方給你弄去。”
幾個人就坐在露天的一個亭子裡,亭子外面點了篝火,遠處的流水聲就是黃河吧?天上的星星很低、很近。
這種環境下謝老師好像是徹底放飛了自我,進入了某種忘我的境界,一口酒、一口螃蟹吃的陶醉,根本都不用別人來勸的:“這個螃蟹好像要比陽澄湖的閘蟹都好吃,似乎肉都是甜的。”
巴宇就開心,就奉承:“謝老師識貨,可能這裡的水質不一樣,這個稻田蟹卻是吃起來更清甜一些,等會你們再嚐嚐這裡的稻米,我覺得也是比別的地方出產的更油潤好吃一些。”
胡一佳就有點大驚小怪:“你們沒喝出來這個紅酒也不一樣嗎?這個紅酒好像比我家裡的法國紅酒還要好喝!”
結果就迎來了姚遠鄙視的眼光:“呵呵,女人!紅葡萄酒不只是法國的好,賀蘭山聽說過沒有?自己去看看酒瓶上的商標!”
事實上,胡一佳的彪悍就超出了姚遠的想象,伸手砰的一聲就薅住了姚遠的耳朵:“什麼女人?!叫聲親姐!否則老謝求情也不管用!”
來之前沒人能想到,大狗的徒弟巴宇這裡,一個小小的牧民農家樂,居然就是個美食寶藏:灘羊、灘雞、稻田蟹、野生黃河鯉魚、野生黃河鯰魚,就這幾道食材,每一個拿出去都可以當做一桌筵席的主打菜,居然在這裡一桌就給上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