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劉春霞和米欣悅(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千世界,每個人的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
有辛立志那樣的拆二代,也會有經歷坎坷的落魄人。
劉春霞的老公叫做韓春,韓春就是一位瓦工,就靠著在工地上打工掙得那點收入在平城落了腳,還把劉春霞和孩子從農村接到了平城,想一家三口團聚,在平城享享福。
當然在平城也是租住在了那種城鄉結合部,這裡的房租要便宜了許多,大雜院裡的兩件平房,就已經足夠一家三口過起了日子。
前面說過了,在平城的工地上瓦工工資每天最低五百,那說的是現在的行情,而韓春就沒有趕上這個好時候。
早在三年前韓春的腿得了一種怪病,腿上的血管不知怎麼了,都凸了出來,纏繞糾結著,就像一條條青色的小蛇。剛開始還好,並沒有太多感覺,但後來就變得越來越疼,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行動。
不得已去醫院掛號看了看,醫生說這個毛病叫做“靜脈@曲張”,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就只能靜養。
韓春捨不得工地上的工作,家裡的全部收入來源都是指著他一瓦刀、一瓦刀的抹出來的,不信命的他堅持著瞞著工頭還是往工地跑,結果人終究是抗不過病,已經行動不便的他一頭便從架子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
家裡本來就不富裕,這一下連養傷帶治病的,把家裡的積蓄就花了個精光,而韓春出院後血管的毛病就更加嚴重,甚至走路都已經成了困難,再也不能工作,只能在家中靜養,生活的擔子就一下了壓到了劉春霞的身上。
好在劉春霞這位北方姑娘夠潑辣,先是在飯店裡打工,再又去農貿市場幫人家看攤,每個月幾千塊錢的收入總算是勉強能維持家用。
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眼看著就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花錢就越來越多,自己的這點收入根本就不夠應付,劉春霞就動了心思,必須得換一個能掙到錢的工作!
就在這個時候,劉春霞看到了紅旗美食匯的招聘廣告。
保底工資三千五,外帶五險,銷售提成百分之十。
這樣的條件初一看好像沒什麼吸引力,但是劉春喜就看上了那個百分之十的銷售提成。
三千五的保底工資比自己目前的收入看上去低了一些,但是再加上那些保險就跟現在的收入差不多持平了,在農貿批發市場給人家看攤,沒人會給你上什麼保險,而自己老公這次受傷,就吃了沒有保險的虧,如今自己是家裡唯一的一個能掙錢的勞動力,這個保險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更重要的就是那個百分之十的提成,聽那位常總說,做好了每個月一兩萬、兩三萬的收入都不一定能打住,好吧,就算是他的說法裡有水分,那每個月只要能超過七千就算是成功!
於是劉春霞就毅然決然的跳了槽,來到了這家紅旗美食匯打工,說打工好像不太對,人家把所有成功應聘的人都叫做客戶經理、或者是產品經理。
曾經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過那麼一瞬間,劉春霞想打退堂鼓,那就是上課時老師說他們的銷售方式叫做“貼近居民家裡的後備箱銷售”,那個意思就是說,每個客戶經理都要開車去到居民小區門口,擺攤做銷售。
可是,劉春霞哪裡來的車?腳踏車倒是有一輛,難道為這個工作還要去弄一輛汽車?
那位叫做常石磊的常總倒是細心,下課後專門找到了劉春霞:“霞姐,講課老師就是那麼一說,咱沒有汽車也沒問題呀,所有的道具就是一個摺疊桌一個展板,還有部分的樣品,你只要能把這些東西想辦法送到你的銷售點就行,見過街上買保險的那種宣傳點嗎?咱們的形式就類似那種。”
劉春霞試探著問:“那我用板車行不行?”
常石磊哈哈笑了:“那有啥不行,只要你能把宣傳點支到了正確的地方就行!”
於是,劉春霞就靠著一輛腳踏車,把自己的宣傳點就設在了家附近的那個小區門口。
劉春霞選的這個小區有點不得了,它是平城北面最大的一個居住區,當年是最大的一個經濟適用房的專案,號稱人口百萬!
百萬人的一個聚居地,就不能再用小區來形容了,簡直就是一個城外之城。
生活的磨礪早就讓劉春霞放下了女人的矜持,而在餐廳還有農貿市場的工作經歷,就讓她一個農村妹子變得能說會道,加上“八大碗”本身質量的加持,就讓剛剛試水的劉春霞一下子就嚐到了甜頭。
這家紅旗美食匯公司的所謂保底工資,其實是有一定的條件的,也就是入職六個月內,保底工資三千五按月發放沒問題,但是一旦超過六個月,而你的提成還夠不到三千五的標準,雙方就得自動解約。
而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和試用期後,提成的金額超過保底三千五,就自動拿提成了,保底工資就不再發放,當然如果你提成還是不夠這個數,就接著再拿那三千五的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