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單子只要做好了,以後就是個長期飯票,指著它一下子發大財不太容易,但是這種長流水的現金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當這個郭子達得知這個訊息以後,就樂的合不攏嘴,郭子達見多識廣的,又有過上市公司的從業經歷,就覺得某些上市公司都沒有這麼好的現金流。

就紅旗管理公司現有的這些產業和專案,如果放在一個有野心的企業家手裡,早就可以包裝一下,去上個新三板去圈一輪錢了。

好在這位姚遠、姚總是個沒心沒肺的,每天就只琢磨著廚房裡那點事,想靠著倒賣點食材掙點錢。

不過,還別說,人家到底是專業出身,鼓搗來的這點紅酒、鮑魚之類的食材還真的都是搶手貨,而且那位日內亞的合作伙伴也真的靠譜,眼看著就靠這點鮑魚和紅酒,就能形成又一個穩定的財源。

這樣的公司就有點意思,每天面對這樣的報表才能感受到有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

郭子達有時候就祈禱,但願這位姚遠、姚總能開竅開的晚一點,千萬別走上別人的老路,到最後會不務正業,走上了上市圈錢那一條歧路。

......

而姚遠呢,就完全沒想那麼多,就算是他夠聰明,也絕不會想到,周邊人對於自己,居然能有那麼多的心思。

姚遠現在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中心廚房的開業上面。

一個生產型的中心廚房開業,也沒啥好折騰的,何況現在廚房已經全力開始運轉了起來,不能因為些虛頭巴腦的形式主義,

(本章未完,請翻頁)

影響了廚房裡的工作。

但是劉能興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宣傳清水鎮的好機會。

他居然又請來了平城電視臺的記者,而且這次可不是什麼生活欄目的二線記者,而是平成新聞欄目組的當家新聞記者。

平城市城西區清水鎮的一家生產預製食品的中心廚房開業能有啥了不起的,雖然這家廚房生產的預製食品號稱年預計產值高達上億元!這樣的企業對於當地來說算是個好企業,可是如果放到整個平城就根本不夠看,怎麼也不會驚動平城電視臺的大記者。

但是如果加上這家中心廚房選用的食材原料全部來自當地,給當地的三農每年都能帶來幾千萬的收入,扶植了當地幾十家養殖戶、種植戶,帶領農民脫貧致富,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新聞點。

這個節骨眼,只要是能跟脫貧致富掛鉤的行為,就都具有很大的新聞價值。

企業紮根當地,僱傭當地的工作人員,解決當地就業問題,也是一個宣傳的好噱頭。

連常石磊組織的那三百多人的銷售團隊,也被劉能興拿去做了文章,當做了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標杆模範。

這樣一來,中心廚房開業就有了一定的宣傳點,再加上區裡領導也幫忙說了話:“確實應該報道一下,他們這個企業是從一家村辦企業發展起來的,去年就帶著貧困紅旗村一起脫貧致富,現在這個紅旗村已經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食村,如今又搞出來了這個中心廚房,還創辦了一家五星級的養老院,所以這樣的企業值得關注一下。”

於是中心廚房的幾款菜品就這樣登上了電視,就在晚上七點前的當地新聞中,被狠狠的宣傳了一把,同時露臉的還有那幾位廚房的老前輩!

而姚遠乘著這個新聞的熱度還沒消散的時候,又開始了故技重施,找來了各個平臺上的美食博主,又是投放了一波流量。

於是這家中心廚房生產的,那些看上去有些與眾不同的預製菜品就已經開始悄悄的走紅。

如今的老百姓其實已經不太相信那些廣告宣傳了,總會覺得這裡面的水太深,貨不對板的事情很常見。

但是對於那些位德高望重的名廚推薦的菜品,還是保留了很大的信任度,尤其是這些推薦還出現在了嚴肅的電視臺的每日新聞裡。

聽到那位董大師說什麼元朗盆菜裡的調味定口是自己親自指導的,而那位魯菜泰斗陳老爺子則一臉篤定的說什麼燜酥鍋完美復原了自己小時候的味道。

這一下子就激起了美食愛好者的好奇心,都想買來試一試這個玩意到底有沒有像他們形容的那麼好。

董大師的菜,一般人還真吃不起,新開張的董氏.海參裡面,一道元朗盆菜的售價都得上千!如今就能花個幾百塊就能嚐到一模一樣的東西?而且聽說裡面的鮑魚還都是來自菲州的幹鮑?

至於陳老爺子都已經八十多了,他心心念的一道小時候的美食會是什麼味道?而且這個燜酥鍋看起來原料還非常豐富,花上一百多就能買上一份,能夠在家宴的餐桌上當個主打菜了。

關注這些公眾號的無一不是美食愛好者,平常也喜歡在家裡露兩手,這些人才會是紅旗廚房預製食品的主力消費者,用這個方式給產品做宣傳就算是走對了路數。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