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有點超乎想象了,還是大狗先說話:“你這個用的是金湯?成本每斤四十都不止吧?”

大狗說的成本是指的湯底的成本,這個湯底是用老雞、豬肘、老鴨、火腿、赤肉、雞腳之類的肉類,再加入一比一的水,熬煮八小時以上,過濾出來的老湯,按照投入食材的成本來算,每一礦泉水瓶的老湯成本都要超過四十塊錢。

姚遠點點頭:“應該不止,肖師傅他們下料夠狠,估計要到每斤五十差不多。”

“那你又加了鮑魚、海參、瑤柱,這成品一罐得賣多少錢?”大狗被嚇了一跳,一個預製食品,至於那麼拼嗎?只有星級酒店在炮製魚翅、鮑魚這種食材的時候才會用到這種頂湯,你就這麼裝在罐子裡賣給老百姓,有幾個能識貨的?

姚遠就賣關子:“常老爺子,您嚐嚐然後給定個價,這罐‘佛跳牆’我們賣多少合適?”

作為烹飪協會會長的常老爺子不可能不識貨,仔細辨認了一下自己面前那個金色罐子裡的食材以後,就用湯勺把那條海參送到嘴裡,細細品嚐以後才開口:“這條海參是正經的遼東刺參,但是小了點,不過放在這個罐子裡,大小倒顯得合適,花膠、瑤柱包括鵝掌也都不便宜,更重要的是這個功夫錢,這裡面的食材幾乎都需要幾天時間的發制,就這個味道還有這個賣相,放在餐廳裡賣每位三百應該打不住,但你這是預製食品,想賣出去就得打個折,我看每位兩百左右的價格挺合適。”

“佛跳牆”,一道發源於東南沿海的名菜,用料講究、火工更加講究,在家裡想做這道菜簡直就是不可能,就算是在餐廳裡,大廚湊齊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料,還得花上最少兩天時間才能成菜。

先是吊湯,就是湯底的那些原材料就已經足夠昂貴,然後還得專人負責制湯,一盯著湯桶就是一天時間。

這些都是成本,一位廚師一天到晚什麼都不幹,就吊出來一鍋高湯!食材是成本,而廚師的人工也是成本。

更遑論鮑魚、海參之類的泡發,除了需要廚師的經驗以外,就得需要時間,沒有三五天時間根本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當然現代有些科技手段可以縮短這個時間,或者是在食材上面做些變通,也能省下大把的時間,但是那做出來的玩意根本就不應該叫做佛、跳、牆!

您就用了一個水尿巴湯的鮮鮑再加上些筍絲火腿的,簡單進了高湯煨一煨,做出來的那個玩意不但不能把佛爺饞的跳牆來巡,可能還會把嘗過地道味道的佛爺氣的跳牆,跳牆來打!

此時此刻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碗誠意十足的,真正原汁原味的“佛跳牆”,在經過長時間的密封高湯蒸制過以後,又被急凍鎖鮮,在上桌之前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再次蒸制,就能直接實用,口味還原度就是百分之百!

姚遠聽見常老爺子的建議價格,就又有點開始嘚瑟:“老爺子,九十九一位,您覺得怎麼樣?回頭我給您帶上幾個,回家給我阿姨也嚐嚐?”

“不可能!”常老爺子被這個價格嚇了一一跳,旁邊的大狗也低頭在自己的燉盅裡開始翻翻撿撿,應該是在心裡盤算著成本。

“成本都不夠吧?!”做了一遍心算的大頭抬起頭,滿頭的霧水。

“肖師傅,你先歇會,跟咱們常會長介紹一下咱們廚房裡的道道。”姚遠指著肖建強說著。

能有一個在平城烹飪協會會長面前露臉的機會,肖建強就很是激動,說起話來都沒了標點符號:“常師傅不對,常會長您好!”

常老爺子不介意的揮揮手:“肖師傅,你就受累給說說吧,這個‘佛跳牆’你們怎麼敢賣的這麼便宜?”

“九十九塊錢還行吧,我們主要是成本上省了挺多,規模化生產,吊個高湯就不算事,乾貨發制我們也有自己的流程,鮑魚是我們自己家的,發好以後不光是自己用,還可以給別的餐廳供貨;那個海參雖然不是我們自己家的,可是給人家發制這個海參我們還能掙點加工費呢,這樣中心廚房的成本核算跟咱們平常的廚房就不一樣。”

就一語點醒夢中人,原來這個中心廚房有那麼多的優勢?居然就能生生的把一款高高在上的“佛跳牆”,價格給壓到不到百元的程度?

坐在下手的常石磊一直沒有說話,就是用手機拍照,偶爾還記錄點什麼東西。

聽到了這裡就忍不住了:“等一等,肖師傅,我去海鮮市場也看到過有胡建人在賣跟這個佛跳牆差不多的東西,他們的價格零售也是不到一百元的樣子,那咱們的產品跟他們的有什麼區別嗎?”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