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年作為師兄,抱拳高興地說道:“聽到師兄到來,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從山上趕回來了!”

他們趕回來,自然是想跟明心切磋。前兩年明海他們來到衡山,他們請教切磋一番下來,劍法進步很大。這一次聽說來了個更厲害的師兄,他們就急急忙忙地趕回來了!

大的十五六歲,小的十二三歲,跟他們切磋其實沒什麼意思,就算是下午衡山派其他弟子來也一樣。他們這一代年紀最大的是弟子莫掌門的弟子,也就比明心大上三四歲,武功能有多高?

不過他想跟劉正風切磋,自然也要有所付出——陪衡山弟子切磋,在指點一番。

而衡山弟子見識到明心跟他們師叔師伯劉正風切磋,心裡都大為震驚!尤其是莫掌門的弟子,好幾個跟明心差不多大,但他們的武功,比明心差得太遠了!

“明心師弟,你這武功這麼高,是怎麼練的啊?”莫掌門的大徒弟說道,“能不能教教我們?”

“修練就是靠勤奮而已。”明心說道,“我從小就看師兄們練拳,七歲開始修練羅漢拳,十一二歲就在山裡建了個草房安心修練。我的武功,就是這麼修練來的。”

“這樣啊~。”大家聽了明心的辦法,雖然覺得沒什麼特別,但是還是有心打算試上一試。

晚飯過後,劉正風問起兒子劉芫和幾個徒弟今天的收穫,他們仔細講了,最後又說到明心所說的一個人在山裡修練的事情。

劉芫問父親:“父親,明心師兄所說的這個辦法對修練有沒有用?”

劉正風想了想說道:“有用。這就好比是閉關,沒人打擾,就能靜下心來仔細琢磨如何修練。當然,對於尋常人來說沒有大用,讓他們獨自思考,還不如留在門派裡跟師兄弟切磋、常請教師父進步得快。”

劉正風跟兒子和弟子們解釋的時候,莫掌門也在解釋,同時心裡在想:“這個叫明心的年輕人能這麼做,必然是個極為聰慧之人啊!聽說華山嶽師弟門下大弟子也是聰慧之人,看樣子未來是能傳承嶽師弟的衣缽,甚至於青出於藍!唉,我衡山派怎麼就沒有出現一個呢?要是能出現一個,未來將我衡山殘缺的絕學整理補全,那也未必輸了他嵩山派。”

莫掌門在為衡山派未來憂慮,卻不知道自己的三師弟已經開始整理補全劍法了。

劍法本就是人創出來的,劉正風資質也挺高,根據殘缺劍招補全劍法未必就不行。

明心待在劉府,每天跟衡山弟子和劉正風切磋,不時道城裡城外走走,日子過得挺充實。

這段時間劉正風不斷修改劍法,明心自己也在修改,雖然只是做了一些微調,但認為進步還是不小。

每天都感覺有收穫,這使得明心每天都期待跟劉正風切磋。

一個月後,兩人停止了切磋,開始各自總結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穫。

劉正風總結之後,覺得自己整理出來的劍法可以見人了,於是上山跟掌門師兄研討。

莫掌門聽三師弟說他大致整理出了一套劍法,於是讓三師弟演示。

劉正風將自己整理的劍法演示了一遍,說道:“雖說現在只是大致成型,但如果我們師兄弟繼續研究打磨,數年之後應該就能基本完成了。”

“不錯!”莫掌門點頭說道,“我們師兄弟一起研究打磨,用上兩三年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了,再經過門人弟子一二十年的修練做些細微調整,就能徹底定下來,讓本門多出一套不遜於迴風落雁劍的高階劍法!”

師兄弟討論著,莫掌門感嘆道:“可惜我們門派沒有聰明絕頂之人,要不然,從芙蓉、紫蓋、石廩、天柱、祝融五路劍法中恢復出衡山五神劍,那我衡山派定能與嵩山並駕齊驅,何至於要仰人鼻息。”

劉正風自然明白掌門師兄的意思,正是因為丟失了衡山五神劍等高階劍法,限制了衡山的實力增長,而現在嵩山越發興旺,嵩山掌門坐上了盟主之位,這些年漸漸不把其他四派視為平等的盟友,給掌門師兄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過現在形勢比人強,劉正風只得安慰道:“老話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愚者千慮也必有一得呢,何況師兄門下幾位師侄天賦也不錯,只要有心堅持,一兩代人、三四代人之後未必就不能恢復出衡山五神劍來!”

莫掌門說道:“道理是如此,就是嵩山派越來越咄咄逼人,讓人疲於應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