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寧彩雲壽辰,喜封皇太后(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彩雲六十大壽這一日,大清早的趙宗鈺命柳公公,將金冊金寶送至慈壽宮。
佈置一新的大慶殿,好似人間仙宮。殿外儀仗肅立,旌旗翻飛。祝壽的百官,個個頭戴紅花,喜氣洋洋。
殿內宮女如花似玉,簇擁太后升座。寧彩雲穿戴一新的在大慶殿過六十大壽的同時,舉行冊封皇太后大典。
趙宗鈺率領皇族成員,王公貴族及文武百官,向寧彩雲行跪拜禮之後,劉素娥方攜後宮嬪妃向寧彩雲行跪拜禮,待劉素娥等人行完跪拜禮,王公貴族及文武百官的女眷,便開始向寧彩雲行跪拜禮……
這次寧彩的六十大壽,趙宗鈺、劉素娥二人大費周章的替寧彩雲慶祝,只不過,趙宗鈺忙於朝政,皇太后壽典的策劃等全部交給劉素娥來安排。
對於這次寧彩雲六十大壽的安排,劉素娥也是盡心盡責, 在寧彩雲從大慶殿返回慈壽宮的路上,經過趙宗鈺的恩准,她設計在路邊行“瞻仰跪接”的禮儀,由王公貴族和文武百官跪在皇太后經過的路邊,行“瞻仰跪接”禮,趙宗鈺親自引導皇太后回宮。
大慶殿的外頭還安排了不同的地方戲曲,這些唱戲的戲臺從大慶門一直到西直門,十多里的路程,每十步間隔便會搭建一個戲臺。
皇庭的整個街道張燈結綵的,十分熱鬧,到處都是鞭炮聲和鑼鼓聲,尤其是御街那頭,人山人海的,一派祥和氣氛……
皇太后的六十大壽宴席依然在大慶殿舉行,待寧彩雲舉行完皇太后冊封大典後,由趙宗寶領著皇族成員,趙良領著王公貴族及文武百官入席,他們依據各自品位的高低坐到了特定的席位間。
至於外國前來賀壽的使臣,則坐在貴賓席間,由於如嫣長公主和李梗母子二人身份特殊,便坐在貴賓席之首,負責招待外國使節。
唯獨烏陀國藉故,沒有派使臣前來大順王國的皇庭參席,亦沒命人送賀禮前來大順王國,替寧彩雲慶祝。對此,趙宗鈺並不介意,也沒放在心上就是了!
皇太后的冊封大典和六十大壽乃大順王朝的大事,趙宗鈺才沒閒工夫同烏陀國的國君計較這些。
若是因此事同烏陀國再次動干戈,苦的便是大順王國的子民。趙宗鈺不願意看到,大順王國的子民,因為大順王國同烏陀國再次交戰,而流離失所,失去自己美好的家園,而背井離鄉的過苦日子。
大順王國的文武大臣等人席位上,擺著環餅、油餅、棗塔;外國前來賀壽的使臣席位上擺著豬、羊、雞、鵝、連骨熟肉,並蔥、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漿水飯一桶。
壽宴開始時,先由一名口技演員上場,表演百鳥鳴叫,一時滿殿啾啾,好似百鳥朝鳳。
待上公向皇太后稱壽,並率領尚書拿著注碗斟滿酒向皇帝進完酒後,宴席便算正式開始了。
酒席自然是少不了樂舞表演,即樂以佐食,不可廢也。待皇帝、大臣敬壽酒過後,各種歌舞、雜技表演便輪換穿插其間,令人不知有世間之事。
在宴席召開的過程中,大臣們要多次向皇帝進御酒,行盞的過程中,教坊的舞女和樂部的官員便會向觀眾呈現出一段精彩的表演。
為討寧彩雲開心,劉素娥獨奏琵琶《太平樂》、《慶壽奏》、《宴瑤池》,寧彩雲聽畢,大為讚賞,令其奏畢上殿。
寧彩雲欲試探劉素娥肚子裡有多少墨水,她故意令她即席填詞一首,以記其盛。詞成,寧彩雲甚喜,當場賜她御用端硯一方及金壺銀盃等物。
今天的宴席錫宴簪花,其禮儀盞數,與御宴同也。為了辦好這一桌豪華的皇家御宴,400名御廚早早就忙碌了起來。趙宗鈺刻意下旨招了一波特級廚師,招人條件異常嚴苛、員工工作要求很複雜,不過待遇很豐厚,算是下了血本。
進第三盞御酒的時候,御膳便正式登場了。御廚端著用繡龍袱蓋合上的美味珍饈行至殿前,內侍便從他手中接過菜餚,“雙雙奉託,直過頭”供皇帝食用。
這次御廚呈上來的菜餚,是下酒的鹹豆豉和油煎過的雙份駝峰角子(類似餃子)。
第四盞進御酒,下酒菜是炙子骨頭(烤羊排)、索粉、涼拌白肉、胡餅。
第五盞進御酒,下酒的菜品名稱更加文雅:群仙、天仙餅、太平畢羅、乾飯、縷肉羹、蓮花肉餅。
……
第九盞也是本次宴席最後一次進御酒,賓客們在吃過一堆下酒的珍饈佳餚後,腹中已經有了一些油膩感,所以,這收尾的菜品便是為了幫助來賓開胃解膩的“漿水飯”。
“漿水飯”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製作“漿水飯”,一靠慄米發酵產生的“漿水”,二靠的便是各種酸菜,三靠的則是各種不同材質做成的麵條。光從配料便可以看出來,這是一道非常“酸爽”的美味佳餚。
酒足飯飽,節目也看過癮了,宴會到此就正式宣告結束,群臣們便依次下殿,向趙宗鈺和寧彩雲謝恩……
忙碌了一整天,劉素娥總算清閒了下來,好在秦國夫人腳踝扭傷已痊癒,能夠同自己貼身侍女獨自照顧二皇子。
青菊、秀姑二人得以騰出來,協助劉素娥辦理寧彩雲的六十大壽,若不然,皇太后六十大壽,她可是忙不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