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先生,在正式接受採訪之前,您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沈毅的眼睛,緊緊的盯著身旁的諸葛亮,神情凝重,語調鏗鏘有力的問道。

“轟隆!”

隨著沈毅的聲音落下,整個演播室內的燈光,全都暗了下去,緊接著,一陣強烈的刺眼的光芒,在一眨眼的功夫之內,陡然亮起。

在這一剎那間,就像是夜空綻放出的煙花一般,耀眼的光芒,將整座演播廳照得通透明亮。

而在燈光大亮之後,只見,舞臺上面的諸葛亮,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但,他的一隻手掌,卻是緩緩的抬起來,放在了自己的胸膛上面,雙眸微閉著,臉頰之上,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容,似乎是在享受這片刻間的寧靜。

下一秒,諸葛亮臉上的微笑陡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濃郁的憂愁,以及無限的惆悵之感。

“先帝在上,臣已日漸年邁,然復興大業卻無半點進展,實在慚愧不已,望先帝在九泉之下,能夠保佑微臣,匡扶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的一句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在沈毅的耳畔響徹,他的整個人,都不禁呆愣住了,腦海中嗡嗡作響,一個個念頭,不停地在他的腦海之中翻滾著。

“諸葛亮,為什麼那麼忠心於先主劉備?既然他有能力奪取蜀漢皇位,為何不做?他明明知道自己北伐成功的機率不足一成,卻還要執意於此?”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沈毅開始將自己代入了諸葛孔明的視角,去考慮這些事情。

自古以來託孤重臣大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被急於收回權利的皇帝弄死,就是被後來的政治新秀取代。

當然也有的權臣如:(王莽,楊堅之流),弄死了皇帝自己代替了。

後主劉禪雖然誠實敦厚,但論能力實在過於平庸,難以成為中興之主!

先帝臨終之時也說諸葛先生可自取,現在三軍將帥,滿朝百官,市民百姓無不對我心悅誠服。

要不我索性踢掉最後一個制肘,就算我不為我自己著想,我也得為我的子孫著想吧。

我兒子如果可以榮登至尊,總好過陪我在軍中送死,為大漢陪葬吧。

我又何苦握著無上的權利累死軍中呢?

可.......可我如果真的這麼做了,我怎麼去面對九泉之下的昭烈先帝,我怎麼去面對孔孟先人。

我怎麼面對自己讀過的書,立過的誓,許過的宏願。

我怎麼面對我自己!

想來想去,總覺得丞相走的是人世間最艱難的一條路。

明明有榮華富貴,明明有無上的權利,偏偏走上了一條不能偏的路線。

往左是戰爭失敗,政治打擊,國破家亡。

往右是篡權奪位,榮華富貴,只在後世留一筆罵名。

世界上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會選擇不走這條路,可偏偏諸葛亮就是走在了最崎嶇最危險的那根鋼絲上,不能停步,不能回頭。

這種人,是華夏曆史上不能無一,難能有二的人。

用自己的一生去詮釋了什麼叫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正是因為有了諸葛亮這樣的人,忠誠,勇敢,無私這些閃閃發亮的精神才能穿越追名逐利的殘酷社會,穿越隨波逐流的歷史,照耀千古。

然而在當今社會,居然還有一部分人對這樣的先賢,嗤之以鼻,不斷抹黑,甚至還有一些人,為了利益,還會將這樣的先賢,貶低的一文不值,以此來賺取博人眼球的流量費。

每次想到這些,沈毅便壓制不住自己內心當中的情緒,恨不得將那些詆譭先賢的人抓起來,吊打一番。

“諸葛先生,您做的已經非常好了!不必太過自責,我相信先主在九泉之下會為您感到驕傲的!”看到諸葛亮那滿是黯然之色的眼神,沈毅連忙開口安慰道。

聽到沈毅的這一席話,諸葛亮的眼眶之中,再次溢滿了淚水,他的嘴唇輕顫,聲音哽咽著,緩緩說道:“沈毅,你不懂!你不知道先帝,對於光復漢室這件事的執念到底有多深!”

“先帝在漢室衰微,天下動盪之時,曾經對我說過:“吾為君王,則天下為公!”,這樣一份信仰,對於我來說,是何等重要,我怎麼可能不盡心竭力,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