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朝堂議事,物資出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是正是,闖賊已經兩次險些打下昌平,全賴陛下之威才得以保全城池,實在過於驚險。”
“唉,守城物資,當下是真難籌集,昌平為何消耗如此之快啊,臣猶記得陛下御駕親征之時,所帶的物資相當充足啊?張大人,您乃兵部尚書,可有節省物資之法?”
一名侍郎感嘆著丟擲了問話,太子以及其他文武百官聽見,紛紛將注意力轉向了兵部尚書。
張尚書明顯早就知道會有這個問題,毫不猶豫,直接大聲講出了自己的見解。
“無他,城小難守爾!陛下何等英明,又如何會讓寶貴的城防物資被白白消耗?必然是昌平城牆太矮,不得已之下才讓城防物資被大量消耗了!”
“惜哉周總兵,同樣是在代州擋停闖賊攻勢之後,撤入寧武關固守,可見一味守此小城,終究是守不住的。”
“依老夫看來,陛下要求運送守城物資,自然不能不給,但是更應該做的是讓陛下帶兵轉進,回京師防守。否則再多物資,以昌平的情況也大多都得空耗!”
文官重臣們早已私下溝透過,兵部尚書這話一出,首輔立刻也大聲稱讚,並且從他的角度說出一通同樣站在這個角度的想法。
在一位位或辭藻了得言談讓人信服,或戰功在身可以現身說法的文武百官各發其言之下,明明前線是捷報,但是談著談著,不能守昌平只能守京城的共同結論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頓時,朝堂上的討論就從皇帝捷報中的物資需求,轉變成了後續如何防守京城,一下子脫離了捷報的束縛。
這樣一來,不提籌集現銀的事情,也就相當順理成章了。
甚至順利成章到監國太子也摻和進了他們的討論中,守城物資還不是被提起,但是一直到早朝結束,都沒有任何人提出籌集借款的事情。
終究,文官們一旦在共同利益下結合起來,對朝政的影響便一定大的可怕。
之後的幾天時間,儘管周皇后提醒了太子幾次,但是首輔等人對節奏的控制實在太厲害,籌集借款剛剛開口,就會被相當自然地轉移到其他話題。
反倒是與朝臣們利益沒有衝突的守城物資一塊,被很迅速地收集歸總。
不過,收集到的守城物資同樣沒有全部運送給前線的崇禎,而是大部分都截留在了京城中,為守京城做準備。
反而是朝臣們一番言語之後,讓太子朱慈烺寫了一封書信。
書信的內容,通篇都是勸崇禎棄守昌平,回防京師。
裡面還表示,以崇禎當下不過萬的雜兵,不一定能夠守住京師,所以應當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
書信準備好之後,少量的城防物資被裝車放好,對朝臣們來說,這樣就算該做的都做好了。
皇后倒是不折不扣將剩下二十多萬兩銀子裝箱備好,但是,整個押送隊伍的銀兩,也就真的只有這二十多萬兩。
大臣們唯一做的,就是將這二十萬兩換了更加厚實,容量更小的箱子,讓它們看起來更多。
之後,隨著塵土揚起,滿天的烏雲遮蔽僅剩的殘陽,物資車隊緩緩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