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勝,直接讓城外的闖軍為之膽寒,三日不敢攻城。

而城內的崇禎在為此戰之勝振奮之餘,也不由感到了緊迫。

於是,第二天,他便親自寫起了捷報,並在捷報中索要物資,籌借銀兩。

物資不用多說,這麼多天,昌平守軍守住城池,並且給闖軍造成了起碼萬許的傷亡,那都是需要消耗物資的。

雖然眼下昌平的物資也還算夠用,但是也不足以堅持到將闖軍打退,自然需要朝廷調撥補充。

至於銀兩那就更不用講了,就是為了獻給太祖鎧甲。

要知道,太祖鎧甲充能三十萬兩白銀之後,能夠使用的次數只有三次,而算上大勝當晚,崇禎已經用掉了兩次機會。

如果第三次用掉之後,沒有資源及時為太祖鎧甲補充,那麼李自成的大軍可就不是他憑藉這點兵將能夠守住的了。

崇禎在捷報中,重點提及了再次籌借銀兩的事情。

表示,國庫中如果拿不出銀兩,那就以朝廷,以他崇禎的名義再次籌借,但是無論如何,一定要至少籌集四十萬兩運送到昌平。

除此之外,他還給皇后寫了封密信,除了體己話之外,同樣講了讓皇后多盯著借款的事宜,以及運送物資出發的時候,把皇家內庫的現銀都給他運去。

等到墨幹,崇禎蓋印封泥,讓騎兵將書信帶去京城。

“如此大勝,朝廷裡不可能不為此動容。這樣一來,應該能夠再借到一些銀子吧。朕不奢求多,加上之前,能讓太祖鎧甲充能一次就好。”

“千萬,不要讓朕失望啊。”

京師與昌平本就不遠,快馬加鞭之下,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捷報就傳到了京城。

城中百姓,朝中百官,宮中皇室,全都聽說了崇禎御駕親征的守城大戰。

一時之間,原本因為闖賊不管進犯,而憂心忡忡的城中百姓,明顯陰霾去了不少,連街道酒樓中,人氣都旺盛了。

“皇上威武啊,果然是真龍天子,一去前線闖賊立馬就打不動了!”

“哎喲,可算是能夠消停咯!我家在宣府的生意都停了好些天,不知道損失多少銀子,這天殺的闖賊早點退吧!”

“誒,聽說陛下打仗,靠殺將軍祭旗,打一次殺一個,殺了將軍就能每戰必勝。”

“陛下什麼時候收復失地?我全家從大同逃難而來,只帶了銀兩和田契地契。”

“據說皇上一個人就殺了闖賊好幾千的兵馬,要不是闖賊裡有人擋著,李自成都被殺掉了!”

......

市井傳聞,總是免不了失真,除了崇禎大勝這一點沒變之外,過程橋段在交談議論中飛快變得傳奇神異。

但是崇禎皇帝能征善戰,大破闖賊的印象,還是很快將之前崇禎貪財暴斂的惡劣形象覆蓋了。

一時之間,崇禎在民眾心中人氣暴漲。

畢竟當今之世,北有清國女真燒殺劫掠,動輒南下;中有李自成等闖賊糜爛天下,如同蝗蟲。除此之外,全國各地的起義、土司暴亂,更是不知多少。

萬眾心中,都在渴求著能有一個能征善戰的馬上皇帝。

現在崇禎當真敢往前線,敢與闖賊作戰,而且還能夠一戰殺傷闖賊萬人,數日間讓闖賊損失慘重不敢攻城,這如何不讓飽經戰亂之苦的百姓們歡呼雀躍?

皇宮之中,也是同樣的一片歡聲笑語,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更是難得地犒賞了宮中的太監侍女。

京城從內到外,幾乎都在為崇禎皇帝的捷報而興高采烈歡呼雀躍。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