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背靠著城池,稍微打不過或者有敵軍圍殺就立刻回撤,闖軍主力撤回之後,又再次騷擾,這樣的情況下明軍又怎麼可能有太大損傷?

於是,開始派兵主動性守城,如今五天過去,城內八千大軍已經全都有過外出作戰的經驗,自然也全都更加自信。出城騷擾的距離,也比最開始時擴大了將近一倍。

作為城中主帥的崇禎,看著如自己心意發生的這一切,心中暢快之下,連看兵法的速度都變得更快了。

儘管在崇禎手中,大明逐漸走到了如今這般田地,但是他確實登基以來,處理朝政之外,也一直勤學苦讀。

舉凡《四書》《五經》《資治通鑑》《通鑑綱目》《大學衍義》《貞觀政要》《皇祖明訓》《帝鑑圖說》等典籍幾乎朝夕不離手。

如今御駕親征,來到昌平之後,顧念自身在行軍打仗上實屬新手,於是他在審批軍務之餘,也用心學起了兵書,並且還常常向總兵唐通等老將請教。

今日,看完一章新的內容,崇禎合上兵書,揉了揉太陽穴,微微斜靠在椅子上,對身前的昌平總兵唐通問道。

“唐總兵,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都有哪些?可有如當下這般局勢,以少勝多,不僅守住城池,更將攻城一方全部誅殺的?”

他如今苦學兵書,相當一部分的想法,也是希望能夠即學即用,如今主要看的也都是攻城防守的東西。

如今,基礎性的東西已經大致瞭解得差不多了,但是對於當前局勢下,如何利用現有條件反攻闖賊,仍然毫無頭緒。

唐通躬身:“若說以少勝多的戰例,周武王牧野之戰,楚霸王鉅鹿之戰,晉淝水之戰等等都是以少勝多。其中,幾乎都是以兩萬勝二十萬、八萬勝八十萬這般十倍兵力差距反而取勝。”

“與我軍當下情況相似的,唐時安史之亂,張巡、李光弼都是數千兵力,反殺敵方數萬叛軍。宋時郾城之戰,名將岳飛領兵三千,大敗金兀朮的金軍十餘萬人,也是守城而大勝之戰。”

“哦?竟然有與昌平當前局勢如此相似的情況,唐將軍快為朕仔細講講!”

一聽歷史上也發生過好些次如當前這般,數千軍隊被數萬大軍圍困城中,卻能反攻之下殺潰敵軍的事蹟,崇禎立刻來了興趣。

陛下相問,唐通自然不會猶豫,當即將幾起歷史上與當今情形類似的戰役仔細講來。

這樣能夠流傳至今的戰役,細節部分也都是詳盡的,唐通記不太清的地方,也有被叫來一起旁聽的其他將領補充糾正。

崇禎仔細聽下來,最久遠的牧野、鉅鹿、淝水之戰等情況不同,不需多講,安史之亂時期的幾場戰爭,他聽了當時守城將領的應對方法之後,發現相似程度真的很高。

尤其是那位名為張巡的將軍數次憑藉數千兵馬守住數萬乃至十萬大軍。

“唐將軍,所以,雍丘之戰,張中承是透過多次夜襲的方式擊潰敵軍,睢陽之戰則是透過強軍突襲擊潰敵軍的?”

太祖法寶加持之下,這兩種方式,似乎昌平明軍都可以試著效仿?若是當年的張巡可以藉此大破叛軍,那他崇禎,似乎也可以用這兩套方案大破闖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