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任命升官的那些官員們當下是什麼想法,崇禎並沒有心思去揣測更多。

在書寫完相應的聖旨之後,他便開始認真思索起了當前朝廷走到這一步之後,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他所構建的幾個體系中,村令體系現在已經能夠很好地運轉,並且能夠把鄉村這個人數眾多,但是過往管控力度很弱,甚至幾乎沒有效果的地方完全納入大明朝廷的管控之中。

而在現在不斷將更多城池更多村落擴張進入到新政體系之後,這些地方的反饋,也都是正面的,積極的。

所以,村令體系至少現在是不需要大改了。

再之後,農令體系。

這個體系經過了崇禎之前辛苦重構,然後重新執行之後,效果方面就明顯提高了很多很多,加上本來農令這個體系重要的就是農令本身的能力以及官府的信譽度。

所以,儘管還沒有體現出成果,畢竟現在還只是春天而已,至少都要等到入秋的時候,這些被農令覆蓋地方的種植效果,才能夠展現出來,並且得到評判。

可是,儘管如此,根據當前各個地方錦衣衛傳來的訊息來看, 至少所有農令所在的村落之中,百姓們都對此非常滿意非常高興。

能夠得到自己所知道的農事老師傅的教導, 農民們普遍都認為自己這次種植的農田肯定會有更好的收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 農令體系至少當前是需要修改的, 如果說還需要大的修改,那也肯定是等到這一季的農作物收割完成, 將整個農令的工作都核查一遍之後的修改了。

所以,現在的農令體系也是完成狀態,不需要進行修改了。

除此之外, 就只有官員體系,這個體系是完全超出了崇禎期望的,這個體系的建立完全就是為了讓京城得到更好的治理, 然後讓崇禎不必將那麼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下區區一個京城的管理之上。

但是,因為有底層這些相當刻苦相當努力相當能夠做實事的官員, 以及足夠公平的晉升體系,所以現在的官吏體系展現出來的效果,遠遠超出了崇禎的期望。

在新政的整個體系朝著其他城池之中鋪設的過程之中,崇禎能夠從日報之中清楚地感覺到, 整個新政體系的鋪設,確實是根據官員體系的鋪設來進行的。

甚至, 在縣城府城的官員將地方官吏起來之後, 村落之中的管理都會更加輕鬆更加快捷。

這一點, 是崇禎在以往從來沒有想過沒有以為過的。

目前看來,這三個崇禎所建立的新政, 不管是之前保佑很大期望的體系, 還是原本只是想著差不多就可以的體系,至少現在確實都是很好很好的狀態,完全足夠統治這個國家, 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美好了。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

“現在, 新大明的土地太小了。”

崇禎對著御書房中的輿圖喃喃。

京城一城培養起來的官員, 加上新軍將士的陪同以及幫助, 就將三個府的大小都納入到了新政的管轄之中,而且眼見著第四個城池也要開始了。

這樣的新政鋪開速度,相當厲害。

厲害到,如果保持這個速度,那麼等到下一批,包括京城在內的所有城池之中再次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吏員之後, 當前整個新大明的範疇之內,都會被新政所治理,而且,還將會有多餘的官員餘量!

是的,新大明的地盤,小了。

現在的崇禎感覺,原本以為靠著自己這個亡國之君來管理,已經很大甚至過大的地盤,這麼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下來,就已經到了明顯必須增大地盤不可的程度。

最開始有這樣感覺的時候,崇禎還擔心是自己想錯了,或者估計錯了,畢竟,這麼一大片的地方,若是能夠治理好,就已經屬於是國之能臣。

但是現在對照著輿圖,崇禎發現,他的感覺並沒有出錯。

新政一旦搭建起來之後,傳播的速度是真的太快了,以至於,如同星星火光,眨眼之間就能夠燎原。

新大明這點地盤,對於新政,對於新大明來說,太小。

“看來,得找太祖聊聊這方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