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嗯,此人能力不錯!”
崇禎照例看著今天理政監呈上來的日報情況,然後,就看到了其中相當亮眼的內容,整個人不由得眉頭一挑。
這幾天下來,最開始擴充的那個縣城,一直以來運轉都相當穩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村令的管理工作完全到位,農令的選拔也已經報名完成,現在已經變得更加符合崇禎的預期了。
而剩下三個城池之中,新政推進的進度,現在則明顯分出了區別。
而三者之間的進度差別,倒是與崇禎之前所想象的差不多。
最快的,自然就是完全由京城官員填充的那個城池,所有的縣城、府城,只要人手進入,就會立刻收歸新政,所有人員只要到位,那麼進度就會直接拉滿。
從城中到村中,基本都保持著一天基本到位,兩天徹底完成的形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針對那些地方的新政,很快就能夠鋪設並且形成反饋,當地到底是什麼情況這種事情,也都得到了極其充分的瞭解。
當地,底層官員無法解決的事情,這段時間以來,也開始出現在了崇禎的案桌上,然後經由崇禎處理之後,再由快馬運到相應城中村中。
有著新軍將士在其間充當政令情報的運送員,儘管這不是京城之中的事情,而是在京城周遭,但是,也就僅僅只是晚上那麼一天兩天。
一件事,從當地上報,再經由崇禎處理之後發回到當地,經過的時間,快的也就兩天,慢的也就三四天,完全沒有問題。
尤其是,崇禎發現其中比較急的事務之後,都會根據京城之中已有的政令體系,給出相應的解決應對措施,這樣一來,部分相對更加緊急的事情,就能夠先由底層官員根據教條的應對方法進行處置,之後再上報給崇禎。
崇禎收到之後,可以再給出相應意見,然後,進行事後的調整。
如此一來,哪怕是不在一個城池之中,但是崇禎處理起這些事情,卻仍然沒有多少問題,對於城池之中的百姓來說,感覺甚至比以往知縣知州在的時候,效率還要高更多。
這,就是全部由京城派出的官員管理的好處了。
而新政鋪開的速度在其之後的,就是京城官員與當地篩選吏員相互混雜的第二種城池。
這個城池之中,因為每個縣城,以及州府,都需要篩選吏員,然後宣告吏員們需要幹什麼,然後將他們帶著進入狀態,分擔本身京城官員們的任務,所以進度肯定要更慢一些。
不過,到底都是京城的官員為主導,而且光憑京城派去的官員,加急的情況下,其實也勉強可以將新政鋪設到位。
這裡的勉強,可不是施政效果上的勉強。
哪怕是新政中,最不為崇禎所看重的官吏管理體系,在實際的體現之中,無論是效率,還是體察民情的程度,都遠遠不是之前的官員體系能夠比得了的。
以前的官吏,本身收入就少,所有想要賺到錢甚至是維持溫飽,都必須朝著底層百姓去欺壓;
同時,因為上官對政令的執行情況要求極低,甚至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差不多施展下去了,就算是完成。
如此一來,辦事的人,哪怕不辦事兒也一樣能夠免除責罰,同時,再怎麼向下欺壓,只要不是太過分,那麼分給上面一點孝敬,就足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以及享樂。
再這樣的情況下,官吏們,自然就是高高在上,如同神靈一般予取予奪。
但是,新政的官員,與之完全不同。
首先,有了更高的俸祿之後,所有的官員都不存在不坑錢不貪汙就沒辦法好好生活的情況,本身每個月的俸祿都是以往高上好幾品的官員才能夠拿得到的水平,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官員在沒有外界帶動的情況下,自發貪汙的情況肯定就會減少相當多。
同時,每個新政相應的官吏,不管是京城派出去的,還是從本地選拔的,都會配備一個新軍將士陪同。
好好做事的時候,這當然就是跟著一起學習如何更好做事的“學徒”,但是,一旦有貪汙受賄、徇私枉法等等情況,這跟著的新軍將士就成了監督者,甚至可以直接變成行刑者!
這樣的威懾,絕對比什麼都好用。
當然,僅僅是管住官吏們不貪汙腐敗,其實作用也不會太大,畢竟,官吏並不是不犯法就是好事,不是不做壞事就是好官了。
只有他們真正動起來,將官員應該做的事情好好做到,好好做好,這才是合格乃至於優秀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