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已經再次閒了下來,但是兩套方案——亦或者還能想到更多方案,在崇禎的腦海中翻卷,讓崇禎的眉頭一直皺著。

不過,隨著靠,崇禎傾向於第二套方案的心思,越來越重。

但是,完全傾向於這套方案倒也還不一定。

至少,直接在三個城池之中全部以這樣的方式來操作,崇禎總感覺風險還是大了一些。

深思熟慮,他決定,採取另一個辦法,那就是,三個城池同時開始進行,但是三個城池之中採用的辦法都不一樣。

以這樣的辦法,來嘗試到底什麼樣的辦法,才是最適合現在新大明擴張新政的。

其中一個城池,將會是完全複製之前縣城的方法,以雷霆之勢直接將城池之中的所有官吏全部一掃而空,然後直接用已經搭配好的底層官員以及稍微幾個的上層官員進行覆蓋。

以此做到瞬間將整個城池全部變成新政城池的效果。

另外,還會有一個城池,只派遣一些的官員,以他們為導向,然後幹掉所有官員之後,在吏員之中進行篩選,然後在吏員裡面選拔出代理官員,開始執政。

之後,定期考察,考察的結果不符合條件就直接篩選掉,該法辦法辦,若是連續多次透過稽核,則直接之前的罪過全部一掃而空,同時獲封官位。

這樣的辦法,至少看來還是挺不錯的了,但是,從開始執行這套方案,到方案的效果成型,肯定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不知具體長短是多少,但是至少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

至於剩下的那座城池,則將會採用兩者的結合,也即大量使用京城調集的官員,同時選拔部分原本城池之中的吏員作為補充。

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將整體的全部官員數量達到滿足。

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從京城調過去的官員本身已經滿足了基礎的管理需要,保證最開始的時候,就算那些原本的吏員沒辦法進入狀態,也可以迅速讓整體城池的狀態變成崇禎想要的狀態。

當然,因為這樣的城池之中,派去的官員數量是會比正常所需少上不少,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效率肯定會相對低一些,但是之後等到那些吏員們能夠承擔一些事務,他們就可以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了。

這種方式,可以說是穩妥與擴張相結合。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其實這個辦法可能會是更好的辦法,不過,一切都還是以結果為導向,等到這三種方法出了結果之後再做選擇好了。

畢竟,崇禎其實心中多少還是更希望直接採用,絕大多數官員都從吏員裡面選拔這樣的方式的。

這樣的方式,才是最能夠節省時間,能夠讓崇禎在短時間之內大量擴充套件的方法。

一旦這樣的方法可以輕鬆跑通,那麼崇禎就能夠以現在的人手,迅速再擴張數個城池。

這樣一來,目前新大明所佔領的這些地盤,崇禎只需要那麼幾個月,也就是再練出一批官員的功夫,就能夠全部施行新政。

對他來說,只有實行了新政的城池,那才是新大明的城池,在新政施行之前,這些城池都不過是被新大明所佔據的城池罷了。

畢竟,全是以前的老官員,全是之前那套讓大明直接陷入絕境,以至於危難之際一個有用的大臣都沒有的體制,留著又能有什麼作用?

本著這樣的想法,三天的時間一到,縣城如同崇禎想象的那樣沒有出任何問題之後,他便立刻下令,按照自己這三天規整出來的名單,讓一眾的官員與將士們直接朝著三座城池之中趕去。

當然,這次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崇禎也有了更明確的政令,凡是出發前往京城之外的官員,統統記上一功,之後的提拔優先考慮。

同時,規定一定會是縣城之中的提拔最先到來,然後是外面的城池,最後才會是京城的晉升。

今年之內,待在京城之中最多隻能積攢工作經驗,但是除非是立下重大功勞,否則就算是職位空缺,也絕對不會優先提拔。

崇禎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京城之中的官員們能夠更加期望出外,而不是被迫選中出去其他城池擔任官員。

嗯,到底是已經篩選過一次的官員了,崇禎對於京城之中的官員,態度已經明顯變得好了很多。

對於這幫現在可以說除了新軍之外,唯一屬於他的自己人,崇禎還是很顧慮他們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