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理論上來說,其實工匠方面也可以有這樣的方式,但是,師徒制度以及“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保守行為,直接讓這套方法無法適用。
或許崇禎強制執行,也不是不能做到同等的作用,但是,眼下他並沒有對工匠的作用產生太大的感受。
而且還指望著那些普通工匠們能夠想出更迭農具,讓農具變得更加好用或者打造成本更低的辦法,所以,他還沒有產生將這套想法移植到工匠體系的想法。
所以,在崇禎最新創造的農令體系中,所有原本的預備農令,便被分成了普通農令與農司員的區別。
普通農令照常繼續照料一個村落的耕種情況,而農司員則專門進行農業方面專業技術的教導,以及專研。
一個教身體上的耕種技巧,一個教動腦子的耕作能力,兩者結合,才能讓所有的農民,都變得更加厲害,耕作效果更強。
當然,這樣一來,其實就造成了一個不好的結果,那就是原本就想當缺乏的農令,一下子抽出不少人進入到農司之後,人數就更少了。
不過,這一點正好最近就有辦法進行彌補。
之前不是在農令的任命下達之後,各個村落裡面的村民都紛紛積極踴躍地報名農令麼?
眼下,春耕已經全部結束,剩下的時間農民們要做的就是照料莊稼。
這個時候,正是探查那些農民的耕作能力強,耕種效果好的時候。
也就是,正好可以讓錦衣衛們,開始第二輪農令的選拔。
這一批報名的人數,可比之前的時候多了太多了,儘管,最開始的一批肯定“含村令量”更強。
畢竟那些村落裡出了名耕作能力強的農民,肯定在第一批的時候,就被村令磨著報名農令了。
不過,畢竟不是每一個耕作能力強地農民都會非常出挑,低調內斂的農民,終究還是多數,而且人數多的村子,很多人可能仔細想想也能想到哪些人家種的糧食更好更壯,但是一般情況下卻也不會去專門思考。
所以,這第二批找出更多的預備農令來還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看到時候人數的多少罷了。
只要有了第二批農令的補充,那麼這套新的農令體系,就不會過於缺乏人手。
一個村落一個農令的初始計劃,大機率還是無法完成的,但是,至少農令的數量已經足夠覆蓋各個村落的教導。
對崇禎來說,這樣,也已經足夠。
————————————
“陛下,第二批農民選拔名單已經出來了,請您過目。”
在崇禎帶人繼續好好打磨農令體系的時候,已經比之前更加深入各個村落的錦衣衛,也很快將第二波的報名農民進行了篩查核實。
與之前那第一次的農令篩查報告差不多的形式,將這次的農民選拔名單提交了上來。
“嗯,朕看看。”
這一次,送上來的箱子,比起第一次的時候,少了太多。
這倒不全是因為這次選出來合適的人數更少,主要的原因還是之前被崇禎批評的最後一個層次的農民直接沒有被填充到這一次的名單上。
在崇禎的引領之下,現在新大明的各個監司或者說各個職能人員,變通學習的能力都特別快。
“嗯......”
翻看冊子,崇禎細細對照,仔細檢視。
這次的人數,比起之前第一次農令選拔的數量,確實稍微少了點,尤其是最上層的那個檔次的農民,之前第一次足足有好些人,但是這次,卻只有三個。
不過好在,第二個層次的人數開始,就和上一次的數量差不多了。
整體來看,這批的人手加入到農令體系之中後,人手問題就不再是限制農令體系鋪開的問題了。
“好!就按照這份名單上的來,安排下去,給他們下達任命政令!”
崇禎的農令體系早就已經準備好,可以說是嗷嗷待哺,就在等待這第二批的預備農令選拔出來之後,加入到隊伍之中。
現在,東風已到,農令體系的其他檔案自然也都可以一同跟著運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