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此,仙道之中,這類關於糧食的法術,自然也不會少。

儘管大多數這類法術都用處不大,或者範圍很小,但是對於朱元璋這天下仙道第一人來說,這般範疇的產量翻倍也輕而易舉!

聽見太祖這霸氣的話,崇禎的神采愈發高漲,顯然是不知道在想什麼美事兒了。

但是此時,朱元璋卻專程開口提醒:

“我能夠讓新大明範圍內的糧草產量翻倍,可並不代表隨便播撒就能夠處處豐收。若是天時不利,畝產降低甚至絕收,哪怕翻倍也沒有多少。”

“身為皇帝,重視農桑是好事,但是萬不可當做此時盡皆交給我了!”

這一點他必然要給崇禎講清楚。

糧食產量翻倍,與處處豐收可不是一回事。

崇禎初年到這十七年,這麼多年的災害,不少年景中可是有良田幾乎絕收的情況的。

若是因為有了太祖的保證就放鬆對農耕的重視,那麼一旦今年也是災年,極有可能在太祖將糧食產量翻倍之後,新大明仍然會出現餓死農夫的情況!

聽了太祖此言,崇禎的神情立刻為之一肅,恭敬行禮:

“多謝太祖提醒,朕必定將農事放在第一位,絕不浪費了太祖的辛苦!”

有了太祖這聲應肯,崇禎今年絕對會將糧食產量放在第一位。

畢竟,以前重視糧食收成可能付出十分辛苦,也就只能多收一斗,算上辛苦,當真划不來。

但是如今有了收成翻倍的保證,那哪怕是開墾荒地,在貧瘠處種田,一輪耕種下來,能夠產生的糧食也絕對可以讓民眾安心,朝廷庫滿。

本來鄉村政令的設定,就是為了讓朝廷更加深入農村深入農業,既然還有了糧食加倍,那崇禎便決定之後至少大半年的精力,都會全部放在農村與農業,讓新大明人人安居樂業!

“嗯,好好努力吧。”

太祖對此崇禎的表態並沒什麼反應,講完一句之後,便飄然而去。

而崇禎,則在太祖走後,當即下令,將農業相關所有資料統統調集到他面前,與此同時,執筆監村辦監的人手,也全部被他召集到了御書房中。

————————————

“村令大人,村令大人,這您剛講的東西我沒太聽明白。農令是個什麼東西?就是找我們鄉下老秧子去教人種地?”

“對啊村令大人,這當農令了,是不是就跟您一樣都是吃朝廷飯的了?”

“哈哈,你個黃老三,還想跟咱村令大人一樣吃朝廷飯?我看你是餓昏頭了吧!”

“不過這農令到底是幹嘛的?不會被拉去幫別人種地吧?”

......

何雲華剛剛宣讀完朝廷下達的政令,周遭被叫來聽講的村民們便一個個全都炸開鍋地議論起來,所有人都在與何雲華說話,但是何雲華卻幾乎一句都聽不清。

村民們的熱情,甚至比當初分農具的時候,還要更高。

“大傢伙安靜,安靜!一個個說!”

何雲華對於這個情況倒並不驚異,因為在剛剛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他心中的震撼程度,與此刻的村民沒有區別。

原本他以為安排吏員與士卒入駐村落,將村子當成縣城治理就已經很誇張了,但是,這封《徵農令書》還是讓他的心中再次升起大明當真變天了的感受。

因為,這封政令,竟然是徵兆民間善於農事的農民來擔任所謂農令,以農令來指導幫助其他村中村民種田育苗。

同時,也是最讓他震驚的,便是這農令竟然不是一種加銜或者差事,而是與村令村尉同等的吏員,享有朝廷每月俸祿!

儘管一直以來都是士農工商,但是,老農憑藉種田的本事直接擔當吏員這樣的事情,何雲華卻幾乎從未聽聞,這道由崇禎皇帝親自撰寫簽發的文書,以他多少算個讀書人的角度看來,可謂開了歷朝歷代之先河!

“村令大人,當真擔任農令無需識字,只以農事能力經驗為憑?”

被喝令安靜之後,之前一直頗有聲望的村老擠在前面第一個開口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