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吏員紛紛擾擾想著當官,崇禎對此既不知情也沒有興趣。

一千多個吏員的職位昨天安排好了,當下需要做的事情也基本整理好,但是如何匹配,如何調令這些事情也是急需安排的當務之急。

去除掉官員之後,第一個問題開始出現,那就是崇禎需要做的工作量一下子變大了。

原本的他只需要定下方向,再在具體有特定要求的地方吩咐一下即可,之後的具體任務分解,自然有相應的官員自己去完成。

如今沒有官員,崇禎在不清楚手底下吏員辦事能力的情況下,自然只能將事務都拆解到具體可執行的程度,否則吏員若是沒理解清楚他的意思,把事情辦得偏離了他的想法,那就不好了。

這些內容崇禎此前完全沒有接觸過,也只能對照著過往的材料安排。

一開始的時候當然是千頭萬緒難以下手,但是畢竟處理事務的經驗豐富,崇禎做著做著,便發現,其中大多數的事項,似乎都有過往的相同或者類似的政令可以參照?

“給朕將過往政令帶來尚書房,昨天那一百將士也調過來,為朕整理過往政令。”

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崇禎立馬下令。

大明建國如今已經近三百年了,這麼長的時間,京中各個衙門的行事規則,自然也早就定了下來,有了內在的規矩。

與原本不相干的任務,自然得當官的為吏的想著法完成,但是那些部門日常的任務,基本上都成了定則,別說執行思路,就連具體的行文幾乎都沒有什麼變化了。

一百多名將士,將京城各個衙門的政令分類擺放之後,只有單獨一兩張的政令寥寥無幾,絕大多數的都是厚厚一疊完全近似的政令。

崇禎上前隨手拿起一疊,翻閱檢視,發現,除了日期以及簽發人執行人的名字不同之外,其他的內容幾乎沒有區別!

這......

崇禎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有了這些作為參照,哪怕沒有官員,只要崇禎定下方向之後,讓將士們把相應政令找來,他再選定政令略作修改,便能夠直接發出與原本朝中全部官員俱在時一般的政令了!

“哈哈,大明曆往官員,倒也不是什麼都沒幹!”

崇禎本來矇頭懵腦撰寫政令,寫得都對自己暫且不要官員的方法產生懷疑了,一想到這個破局的方法,他的心中立刻一片豁然開朗。

有了這個基本的方法之後,各種各樣最佳化流程的思路,更是湧現不斷。

如果說原本自己想方案,自己寫政令,等同於崇禎一個人代理了整個朝廷的工作;

那麼現在崇禎想了方向之後,直接尋找政令,然後選擇,便等於崇禎一人主掌朝廷,手下官員齊備。

只不過,所有官員下令之前,都要先交由崇禎確定罷了。

之前崇禎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一人擔當起整個京城的大小事務,但是現在,他確信,有了這些過往政令作為輔助,他絕對可以將京城管理得妥妥當當!

要不是當下時間已經不早,需要儘快將政令下達,崇禎都想好好規整一下這套方法,作為新政的執政之基了。

深深吸了幾口氣,崇禎儘量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然後,坐回桌前,迅速開始撰寫政令:

“來人,將坊市緝盜預防政令找出呈上。”